獨家對話扎克伯克:VR無冕之王的野心

近日美媒CNET記者Scott Stein獨家專訪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討論了Facebook在虛擬現實(VR)領域未來的發展計劃,包括下一代頭顯Quest Pro的功能、對健身應用的看法、Facebook社交元宇宙(Metaverse)的未來,以及是否會推出兒童版Quest VR等等。

扎克伯格提到,在疫情爆發的一年多時間裡,VR一直是他密切關注的領域,雖然去年估計只售出550萬台VR頭顯Oculus Quest 2,但他對於該領域未來發展還是充滿信心。

▲扎克伯格使用Oculus Quest 2

扎克伯格提到,Oculus Quest在競爭中的最大優勢在於其便捷的無線體驗,而且公司將產品價格從最初的399美元降至299美元。降價目的是希望盡可能達到大眾可接受的範圍,讓VR體驗能更加普及。

同時,他想在Quest Pro的設計中進一步提升VR體驗,新款頭顯將納入全新的傳感器組件,如人臉和眼球追踪,甚至是包括與健身相關的功能,並將它作為Facebook VR社交計劃中的一部分,增加溝通交流時的“現場感”。為了保證其較好性能的前提下,這款設備的價格可能會高一些。

扎克伯格強調,Facebook目前致力於擴大用戶基數,他願意不計成本地獲客,使這個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網絡能夠為用戶創造更多的社交機會在虛擬世界。

“我們並不是想通過設備來向用戶收取更多的費用,而是想給用戶提供一種現場感。”扎克伯格說道。對他來說,VR的重點是營造一種社交聯結感,它與分辨率或處理器速度無關,這是關於創建一個沉浸式世界的機會。

“我們希望盡可能多的人能夠體驗VR,並且進入虛擬世界獲得一種全新的社交體驗……..這正是我們公司在VR領域和核心,同時也是我們的業務所在。”扎克伯格繼續補充道。

Facebook目前正以一個名為Facebook Horizo​​n的大型社交元宇宙的項目來實現他們的目標。

這個元宇宙為用戶們提供了一系列的創造性工具,允許他們自建虛擬個人世界,如同“AltspaceVR”、“Rec Room”,甚至是“堡壘之夜”、“Roblox”和“我的世界”等應用。

扎克伯格稱Facebook Horizo​​n是他們的“重要優先事項”,它將幫助構建VR/AR的廣泛元宇宙發揮重要作用Continue reading

你的汽車可能正在監視你!隱私信息和刪除數據都能被檢索,還能規避違法風險?

如今,放假想出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自駕。

根據高德地圖交通及充電相關大數據顯示,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自駕出行導航熱度同比上升了51%

但是,有沒有想過,你的汽車可能也會成為監視你的工具。

文摘菌可沒有在危言聳聽,最近,根據美國一份聯邦合同顯示,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向瑞典數據提取公司MSAB支付了456,073美元,用於購買一項能提取儲存在汽車內的個人信息的技術,這其中包括由美國公司Berla生產的5個iVe“車輛取證套件”。

一份相關文件顯示,CBP認為該工具包將“在調查中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提供有關車輛的使用證據,而且可以提供通過與信息娛樂系統配對的移動設備的信息”。同時,“iVe是唯一可供購買的能夠進入此類系統的工具”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把你的汽車和手機連接起來,將會存在很大的風險

根據MSAB的官方材料,這項技術能夠讓警察得以訪問大量敏感的個人信息,包括“最近目的地、最喜歡的地點、通話記錄、聯繫人名單、短信、電子郵件、圖片、視頻、社交媒體資料,以及車輛所到之處的導航歷史”。

甚至,MSAB還表示,他們還能夠檢索已刪除的數據預測“未來的出行計劃”,以及“識別已知同夥,並建立他們之間的通信模式”

對此,Berla創始人聲明,汽車數據的部分吸引力在於,許多司機對他們的汽車中存在如此多的數據這一事實視而不見,其中往往包括了無意中從手機上同步導入的敏感信息。

用戶隱私數據竟能“大張旗鼓”地被提取?!

MSAB與CBP的這項合同從去年6月一直持續到今年2月28日,其中包括瞭如何使用MSAB設備的培訓。

作為美國最大的執法部隊,CBP對於該項技術的興趣很可能來自警方在破解手機時持續遭遇的挫折。

在使用MSAB的技術涉足汽車數據前,CBP主要通過攻擊個人手機來獲取證據數據,但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如蘋果這樣的製造商在反破解技術上也不斷反擊著。

iOS 14.5系統上線新隱私功能“App跟踪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簡稱ATT),該項功能將會在App跟踪用戶前,向用戶申請權限,這意味著App想要跟踪用戶必須先經過用戶同意。

於是,渴求數據的政府機構便把目光轉向了別處——汽車。

智能汽車的興起,也讓人們開始利用手機與其配對,以更方便地接聽電話、聽寫短信、導航以及審閱郵件。而在開始這一系列操作之前,他們都 Continue reading

DNA機器人進化!這款軟件能用幾分鐘造出複雜結構納米設備,進入你的身體執行任務

科幻片中總有這樣的場景:微型機器人進入我們體內識別有害病原體,並且將藥物送到血管或者器官中,治癒疾病。

最近,科學家通過設計一種獨特的工具,朝著科幻片的場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該工具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生產出更為複雜的DNA機器人和納米設備。

4月19日發表在《自然材料》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 ,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發布了一款名為MagicDNA的獨特軟件。

論文鏈接:

https://go.nature.com/3vtBXfR

利用微小DNA鏈,幾分鐘內生產出納米機器人

MagicDNA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一種可以利用微小DNA鏈的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將DNA鏈組合起來,變成成具有鉸鍊和轉子等組織的複雜結構,這些組件可以進入我們的身體執行各種任務,包括藥物輸送。

DNA已被用於製造納米器件,其在醫學、納米製造、合成生物學、生物傳感和生物物理學等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當前的DNA納米器件主要依賴於幾何設計,因此合理設計功能特性(如力響應或致動行為)仍然具有挑戰性。

俄亥俄州立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學研究助理教授卡Carlos Castro說,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繁瑣的手動步驟和較慢的設備來進行此操作 。

Castro稱:“有了這一技術,我們能夠在幾分鐘內生產出納米’機器人’,不用再花費幾天的時間了。”

而且現在,科學家們製造出來的是更複雜、更有價值的納米設備。俄亥俄州立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教授Hai-Jun Su表示:“我們可以開發多達六個不同部件的工具,並將它們與鉸鍊和關節結合起來,並嘗試執行複雜的運動。” “使用此軟件,開發具有多達20個更易於控制的零件的機器人或其他設備並非沒有挑戰。開發出一種能夠執行聽從復雜操作指令的納米設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用MagicDNA軟件創建的機械手納米設備。資料來源:俄亥俄州立大學

該軟件具有許多優點,可以幫助專家設計出更好,更有效的納米設備,並且科學家希望縮短其日常使用的時間。

3D模式下完整設計納米機器人,模擬工作效果

這一軟件一項非常酷炫的功能是,可以讓科學家真正地以3D方式進行完整的設計。以前類似設備的設計僅支持2D創作,這迫使科學家將其創作轉化為3D方式。

該軟件還允許設計人員創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DNA結構。

在“自上而下”的設計中,科學家們可以決定如何對整個設備進行幾何造型,以獲取適當的DNA鏈,然後自動將DNA鏈組合在一起。但是他們也可以採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研究人員採用特定的DNA鏈並選擇如何將其組織成所需的結構,從而可以對本地設備的屬性和結構進行精細控制。該軟件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它可以模擬設計的DNA工具在現實世界中的移動和工作方式。

Castro稱:“隨著這些結構的複雜化,要準確地預測它們的外觀以及它們將如何發揮作用是具有挑戰性的。” “因此,在虛擬環境中模擬這些工具是如何工作的非常有必要,這能夠節省我們不少時間。”

論文合著者Anjelica Kucinic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分子和化學工程博士學位的學者,他指導了該軟件許多納米結構的創建。

他們建造的一些工具包括帶有爪子的機械臂,這些機械臂能夠抓起較小的物體,還有看起來像飛機的一百納米大小的結構。Castro說,製造更複雜的納米器件的能力表明,它們可以做更多有益的事情,而且可以用一種工具執行各種任務。

例如,創建可以在血液中工作,發現特定細菌的DNA機器人。

“更複雜的’機器人’不僅可以發現正在發生的錯誤,還可以通過釋放藥物或捕獲病原體來做出醫學治療。” “我們的主要目標是開發對刺激做出選擇性反應或以某種方式運動的機器人。”

Castro表示,他認為接下來的幾年中,MagicDNA軟件將在研究實驗室和大學中使用,並且會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他說:“ DNA納米技術將在商業上越來越流行。” “我相信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內,DNA納米設備將商業化落地,我們相信該軟件將有助於加速這一發展。”

Canoo的蝴蝶效應:一通電話會,攪渾電動造車和SPAC兩潭水

如果說2020年以來創投圈有哪些長盛不衰、“越挫越勇”的熱門話題,應該就屬造車和SPAC了。要是造車和SPAC這兩大財富密碼結合到一起,碰撞出來的衝擊波威力就更大了。

2020下半年以來,一波造車新勢力扎堆通過SPAC上市,比如Lordstown Motors、Fisker、Nikola等等,一度把餅畫得又大又圓,似乎人類的科幻夢想馬上就要實現。幾個月過去,這些公司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實績,股價一直處於下跌狀態。最近,又有一家造車公司引發了一場啼笑皆非的巨大爭議——電動車廠商Canoo。

Canoo的前身Evelozcity,由Stefan Krause和Ulrich Kranz創立。兩人職業生涯都頗為輝煌:Krause曾擔任寶馬和德意志銀行首席財務官,Kranz則更是在汽車界赫赫有名,為寶馬開發了Z3、首款SUV X5,並且領導了MINI的複興、創立純電動產品線i系列。兩人還都曾服務於法拉第未來,Krause是CFO,Kranz是CTO。

兩人就任時間都不超過半年,就與法拉第未來裂穴,這又是另外一個大瓜了。

2019年,創始人及CEO Krause被妻子起訴,在工作中有歧視、騷擾等行為,卸任CEO並離開Canoo,由Kranz接替其位置,直至今天。Canoo的投資人Tony Aquila在公司完成併購上市前夕加入,擔任執行董事長一職。

圖源:canoo.com

你看這餅,又大又圓

蘇格拉底之後的哲學討論,通常要么是“蘇格拉底”的,要么是“反蘇格拉底”的。

在造車界也是一樣。如今的造車新勢力講故事,要么是“特斯拉”的,要么是“反特斯拉”的。而Canoo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講了一個全然不同的故事,為資本市場攤了一張非常有吸引力的“餅”。

Canoo最顯著的獨特之處就是它的產品外觀。不同於許多車企追求的流線型、科技感,Canoo的車長得像胖胖的麵包。尤其是Canoo大力鼓吹的乘用車,因為內部極大的使用空間,被稱為“後SUV的革命性體驗”、“車輪上的loft”。消費者還可以自由定制車輛的外觀噴漆和內部的設備。

圖源:Canoo Investor Presentation, August 2020

如此寬敞的空間來源於Canoo獨有的滑板式電動車底盤技術專利。Canoo宣稱這一底盤是市面上首個真正的線控轉向底盤,是行業內最平、最低調的底盤,因此不僅能給車內留出最大化的空間,還能使整車高度模塊化,提升新車開發速度的同時降低開發成本。

據稱,Canoo基於他們的通用款底盤,在18到24個月之內就能開發出一款新車,而傳統車廠研發一款車的周期在3到5年。正因如此,Canoo的時間表裡已經早早地排上了生活款車型、運動車型、貨運車型、皮卡等多條產品線。

Canoo研發的不同車型,均基於同款底盤

圖源:Canoo Investor Presentation, August 2020

目前為止,這塊餅看起來還不夠吸引人。更猛的調料是Canoo的商業模式。

Canoo在B2B和B2C市場都有佈局。

在B2B市場,除了發售貨運車輛之外,Canoo還著重開展工程承包業務。基於Canoo的研發技術,面向科技公司、OEM和自動駕駛領域的供應商提供設計、新車製造、車輛銷售服務,以及最重要的,車輛底盤技術授權服務。

其中最令人振奮和期待的,就是2020年初Canoo和韓國現代汽車的合作。雙方計劃基於Canoo的底盤技術打造一款“適用於自動駕駛和大規模生產”的電動車底盤,提供給集團旗下的現代和起亞兩個品牌使用。

對於一家成立僅2年的創業公司來說,達成這樣的重磅合作可稱得上重大成就——要知道,很多造車新勢力都試圖與知名傳統車廠合作,但成功者寥寥無幾。

對Canoo來說,這種B2B的業務不僅可以驗證其技術、獲得品牌背書,更能帶來可觀的收入。根據其上市前的預計,工程承包業務將為Canoo在2021年帶來1.2億美元的收入。

圖源:Canoo Investor Continue reading

美國SIA最新報告:未來十年,中國將成全球“芯片工廠”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與波士頓諮詢集團(BCG)聯合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通過20多張圖表,詳盡地分析和呈現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分佈特徵。

這份53頁的《在不確定的時代加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報告提到,在未來10年,整個半導體供應鏈需投資約3萬億美元的研發和資本支出,半導體公司每年需持續研發投入逾900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的20%左右,以開發越來越複雜的芯片。

▲2019年全球各地區半導體供應鏈核心能力分佈情況

根據這份報告,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目前集中了全球大約75%的半導體製造產能;如果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中國大陸有望在未來10年發展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基地

其分析數據顯示,要建設完全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至少需增加1萬億美元左右的前期投入,最終會致使半導體價格整體上漲35%~65%;假如台灣晶圓廠永久中斷,至少需要花3年、投資3500億美元,才能在世界其他地方建設足夠替代的產能。

此外,報告還展現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研發及人才現狀。當前在半導體科研領域,中美互為最大的研究合作夥伴,中國每年提交的論文數和專利數最多,美國半導體專利平均被引用次數最高,而許多美國半導體技術突破均為海外人才貢獻。

▲2019年全球各地區晶圓製造能力分佈

一、未來10年,中國有望成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基地

該報告顯示,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產能中的份額已從1990年的37%降至當前的12%,如果按目前趨勢發展下去,這一比例可能降至6%。

相比之下,未來10年,中國有望增加約40%的新產能,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基地。

這背後一大關鍵因素是經濟因素,在美國建設一個新芯片工廠的10年總擁有成本(TCO)大約比亞洲地區高25%~50%。

而總擁有成本中約40-70%直接歸因於政府激勵措施,目前美國的政府激勵措施比其他地方低得多。

▲各地區參考晶圓廠10年總擁有成本(TCO)預估

該報告認為,美國聯邦政府對本土半導體製造業的500億美元投資,有望扭轉美國芯片產量下降的趨勢,並在未來10年在美國建立多達19家先進的邏輯、存儲和模擬半導體製造工廠或晶圓廠

這將直接創造7萬個高薪工作崗位,並在整個經濟中間接創造大約額外的35萬個就業機會,即總共超過40萬個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

▲2019年美國半導體消費分佈

二、建設完全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至少需增加前期投資1萬億美元

該報告認為,當前沒有一家公司甚至整個國家能實現完全的垂直整合。

半導體供應鍊是真正全球化的,2019年,六大地區(美國、韓國、日本、中國大陸、中國台灣、歐洲)對半導體行業總增加值的貢獻均達到或超過8%。

▲2019年各地區在不同半導體供應鏈環節的支出及貢獻分佈

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各地區展現著不同的優勢,並互相依賴。半導體的典型歷程涉及到大多數這些地區。

▲示例:一個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的全球歷程

美國在研發密集型產業,如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核心IP、芯片設計和先進製造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這得益於其世界一流的大學、龐大的工程人才庫、市場驅動的創新生態系統。

東亞地區(韓國、日本、中國台灣)在晶圓製造方面優勢明顯,有政府激勵措施支持的大規模資本投資,以及強大的基礎設施和熟練的勞動力。 Continue reading

歐盟最新AI監管草案:全面禁止大規模監控及基於AI的社會信用體系

在數據保護和人工智能技術監管方面,歐盟一直走在立法實踐的最前端。當地時間4 月21 日,歐盟委員會公佈了名為“Laying Down Harmonised Rul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 And Amending Certain Union Legislative Acts” 的草案,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進行了風險評定。

根據這份草案,歐盟將全面禁止大規模監控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社會信用體系,同時對特定領域的“高風險” 應用進行嚴格限制。

2020 年2 月19 日,歐盟委員會曾發布了名為“White Paper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 European approach to excellence and trust” 的白皮書,就如何促進人工智能發展及解決相關風險進行了討論。而21 日發布的這項草案正是白皮書的法律延伸,目的在於為實現可信賴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提供牢固的法律框架。 Continue reading

工業4.0的下半場將如何發展?

  上個月底,提出“工業4.0”的三賢中的兩位,被國人稱為“工業4.0之父“的孔翰寧Kagermann,與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前主人Wahlster以《工業4.0十年之進》為題,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再次為工業4.0吶喊。

  十年一瞬間,工業大變遷。此時,正是一個顧後瞻前的時刻。

  牆頭多搖大王旗

  文中回顧了工業4.0最早的初衷。它的原創文章,最早是以《工業4.0:借助物聯網走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為題目,發表於2011年4月1日,這正是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即將開幕之際。科學家出身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這次博覽會開幕式上致辭時,也馬上採用了“工業4.0”這個新說法。

  從這篇文章的題目來看,工業4.0跟物聯網,有著緊密的聯繫。這是當時國內很多人所忽略的。在2015年後,智能製造在國內開始逐漸走向火熱。它之前其實是有著高度的輿論預熱,那股熱浪正是“工業4.0”風靡中國的時候。

  然而工業4.0為什麼會大熱於2014年?如果尋找更多的理由,那麼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獎原因,也是功不可沒。

  2013年,一名美國計算生物學家因在“構建多尺度複雜化學系統模型”領域作出的貢獻,而與他人一起分享了諾貝爾化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們把化學實驗搬進了計算機虛擬世界。”這個獲獎原因實在是與眾不同:一種研究方法,而非某類具體研究成果。這在諾獎歷史上是破天荒的。諾獎正如其創始人一樣,帶有炸藥基因,它在科普方面可以形成無與倫比的爆炸性效果。密集型的數據計算,可以取得跨學科的驚人成就。計算的力量,被各行各業重新認知。

  就革命性的進程而言,歷史從來不會只拋出一條線索。數據與科研的關係,也在被IT人士關注。微軟研究院的研究員格雷,是關係型數據庫的鼻祖,他最後一次演講“科學方法的革命”,提出將科學研究分為四類範式。這四類沿著人們認知世界的歷史長河,分別為:實驗歸納、模型推演、仿真模擬和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這本《第四範式: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書的中文版,在2012年由中科院的學者翻譯出版,國人也開始陸續接受這種認識。而“數據密集型計算”,後來則被朗朗上口的“大數據”名義而大行其道。它的應用,在製造業的價值,也是烽煙四起,儘管步履蹣跚,但沒有人會選擇忽略它。最具戲劇性的是,“第四範式“在2014年被註冊成一家機器學習的商業公司。在那些時代巨人邁出大腳之前,總是會有很多初創公司開始搶跑。

  工業的大門,在經歷過幾波不同學科的敲門聲之後,終於打開了。“工業4.0”破門而入。

  工業4.0有著德國少見的浮華,卻得到了向來低調的德國製造商的高度認同。然而,它背後過於民族化製造的標籤,也帶來了些許的警惕。2015年之後的三年,“智能製造”成為了一種對工業4.0的替代性語境。而背後的決定性支撐因素,依然是ICT與製造業的結合。再後來,工業互聯網風頭日盛。這股潮流由急於數字化轉型的GE而引爆。彼時,GE非常需要為連續陰跌的股價找到全新的興奮點。2014年發起的工業互聯網聯盟,得到了主流IT廠家的擁護。GE以其大手筆的數字化轉型的投入,和高調浮誇的姿態,與工業4.0遙相呼應。工業4.0在中國已經煮燃了沸騰的油鍋,工業互聯網再添熱水。製造的想像力,被徹底激發。與“智能製造”這一相對中性的概念相比而言,“工業互聯網”因為帶有“網絡”的概念,不僅僅便於概念的延伸,更由於親緣關係而得到了ICT熱烈的擁抱和鼓吹。

  這股熱浪持續至今,而工業4.0則略顯不溫不火。在這種情況下,十年之時,兩位造詞者再次站出來,在最新的文章中大聲呼籲:“工業4.0”的潛力遠遠沒有被完全應用,決不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下一階段放鬆研究和創新。而聯合提出”工業4.0”三賢之一的另一位,目前已經在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擔任國務秘書,已經從當年政策的提議者,變成了製定者。想來已經不便出面同台撰文了。德國人應該已經意識到,要推動”工業4.0”成為工業斷代史的標籤,過多的政府色彩會降低它的學術權威。

  工業4.0是明星出口品

  Continue reading

美國國防承包商已被入侵,Pulse Secure 0day漏洞正在世界範圍內被積極利用

研究人員表示,有國家背景的黑客正在積極利用Pulse Secure 虛擬專用網的關鍵漏洞,以繞過2FA(雙因素認證)保護,從而隱秘地進入屬於美國國防工業和其他一系列組織的網絡。

安全公司Mandiant在4月20日發布的報告中表示,被利用的漏洞中至少有一個是0day漏洞。這意味著當黑客開始積極利用它時,Pulse Secure的開發者和大多數研究人員難以察覺。

除了CVE-2021-22893這個被發現的0day之外,多個黑客組織也在利用2019年和2020年已被修復的幾個Pulse Secure漏洞。

被圍困的局面

研究人員表示,Mandiant目前發現了12個惡意軟件團伙正在利用Pulse Secure 虛擬專用網的漏洞。這些團伙都規避了認證並從後門訪問了設備。但是團伙之間的關聯性不大,並且他們都是在不同的調查中被發現的。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應該是多個黑客各自利用漏洞來進行攻擊。

無論是單獨利用還是團伙作案,這些漏洞都可以使攻擊者繞過保護虛擬專用網設備的單因素和雙因素認證,使黑客能夠安裝惡意軟件。這些惡意軟件即便用戶升級虛擬專用網也依然存在,並通過webshel​​l保持訪問。

此外,在Mandiant發布的報告中還提到了,在過去的6個月中,多起入侵事件襲擊了世界各地的國防、政府和金融組織。另外,美國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表示,被襲擊的目標還包括美國政府機構、關鍵基礎設施實體和其他私營部門組織。

Mandiant提供了以下圖表,顯示各種認證繞過和日誌訪問的流程。

Mandiant表示,依靠”有限的證據”發現了一個被稱為UNC2630的團隊,是已知的兩個積極利用這些漏洞的黑客團體之一。

另一個是一個新團體,Mandiant稱之為UNC2717。今年3月,該組織使用Mandiant命名為RADIALPULSE、PULSEJUMP和HARDPULSE的惡意軟件攻擊歐洲一家機構的Pulse Secure系統。

由於目前缺乏背景和取證證據,Mandiant不能將本報告中描述的所有代碼家族與UNC2630或UNC2717聯繫起來。一位內他們還注意到,有可能是一個或多個相關團體負責開發和傳播這些不同的工具,並在鬆散的APT行為者之間傳播。除了UNC2630和UNC2717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團體採用了這些工具中的一種或多種。

持續兩年的不安全因素

在過去的兩年裡,Pulse Secure的母公司Ivanti發布了一系列Pulse Secure漏洞的補丁,這些漏洞不僅允許遠程攻擊者在沒有用戶名或密碼的情況下獲得訪問權限,而且還可以關閉多因素認證,並查看虛擬專用網服務器以純文本緩存的日誌、用戶名和密碼。

之前針對外幣兌換和旅行保險公司Travelex的勒索軟件攻擊很可能就是因為這些漏洞,因為這家公司忽略了安裝補丁。

Mandiant的報告中還有一個令人擔心的事實,那就是報告中顯示高度敏感地區的組織仍然沒有安裝補丁。並且,Pulse Secure的一個0day已經被披露,受到了積極利用。

Pulse Secure在4月20日發布了一份公告,指示用戶如何緩解目前未修補的安全漏洞。Mandiant的報告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技術指標,企業可以利用這些指標來確定他們的網絡是否已經成為漏洞的目標。

目前,任何在其網絡中使用Pulse Secure的組織都應該優先閱讀並遵循Mandiant和Pulse Secure的建議以避免被黑客入侵造成損失。

6G來了?全球6G研究發展綜述

摘要

隨著5G R16標準的完成以及商用規模的不斷擴大,針對下一代移動通信即6G的研究也逐步開展起來,旨在為2030年的需求提供服務。儘管5G被賦能給社會帶來多方面變化,但未來隨著需求不斷升級以及新興技術、新型材料及各學科融合的促進,移動通信系統仍有很大的變革空間。針對已開展6G研究的組織機構及國家進行了介紹,包括背景、相關的進展及未來佈局,同時分析了面向6G潛在的使能技術及網絡架構,最後根據目前研究現狀總結了6G的願景及未來發展方向。

0 1

概述

移動通信技術目前已演進到第五代(5G),縱觀其發展歷程,2G/3G實現了基本的移動連接,而部署最廣泛的4G通過智能終端的普及帶來了巨大的數據吞吐量,改變了用戶的生活方式。5G更是在還未全面商用就備受關注,其目標不僅僅要提高傳統用戶的業務體驗,更是將移動通信與垂直行業結合,大大拓展移動通信業務領域。雖然全球範圍而言,5G目前仍處於部署初級階段,與垂直行業的合作也剛剛開始推進,但未來隨著部署及業務的不斷成熟,定能帶來移動通信市場的繁榮,加速各個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的數字化進程。

儘管5G的系統指標及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應用場景也逐漸多元化,但是仍然存在局限。面向未來,仍然有巨大驅動力推動移動通信網絡不斷演進。一方面是新興技術的驅動,比如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ICT技術以及新型材料,天線等工藝。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需求的不斷演進,隨著多樣化終端的發展及各行業數字化水平的提高,全息類、沉浸式XR、觸覺互聯網、智慧工廠等業務被提出,不僅要求速率、時延、連接數、覆蓋範圍等傳統性能指標要求提升,還將帶來對感知、定位、安全等全新維度的需求。因此針對下一代移動通信的願景、需求及技術研究逐步開展起來,而由於5G所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革及附加經濟價值,使得全球具備競爭力的國家及產業鏈高度重視移動通信技術,不僅各大標準組織、學術界甚至很多國家相關機構、產業界都紛紛展開預研,旨在下一個10年即2030年到來時,能夠具備成熟的技術體系,滿足新型業務需求,同時提高自身競爭力。

本文針對下一代移動通信即6G系統,梳理了全球各大標準組織、地區及國家組織、高校研究機構的研究背景及相關進展,分析了目前潛在的無線側及網絡側技術方向及帶來的技術優勢,最後總結了6G進展,提出了針對6G願景及整體發展方向的思考。

0 2

全球6G研究現狀

2.1 國際組織及區域組織

2.1.1 國際電信聯盟(ITU)

國際電信聯盟下設的電信標準化部門第13研究組(ITU-T SG13)致力於未來網絡研究,並於2018年7月建立了NET-2030網絡焦點組,旨在探索面向2030年及以後的網絡服務需求。該焦點組下設3個子組,包括應用場景與需求,網絡服務與技術以及架構和基礎設施,並於2019年發布2本白皮書,分別關注應用場景以及2030網絡的新服務能力,提出了全息、觸覺互聯網等多種新型場景,以及目前網絡Gap和未來網絡最需關注的服務。

此外,ITU下設的無線電通信部門5D工作組(ITU-R WP5D)於2020年2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會議上,啟動了面向2030及未來(6G)的研究工作。會議形成初步的6G研究時間表,包含未來技術趨勢研究報告、未來技術願景建議書等重要計劃節點。本次會議上,ITU啟動“未來技術趨勢報告”的撰寫,計劃於2022年6月完成。該報告描述5G之後IMT系統的技術演進方向,包括IMT演進技術、高譜效技術及部署等。此外,還計劃2021年上半年啟動“未來技術願景建議書”,到2023年6月完成。該建議書包含面向2030及未來的IMT系統整體目標,如應用場景、主要係能力統等。目前,ITU尚未確定6G標準的製定計劃。

2.1.2 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IEEE於2018年8月啟動了目標為“實現5G及更高版本”的未來網絡研究。2019年3月25日,IEEE贊助的全球第一屆6G無線峰會在芬蘭召開,工業界和學術界眾多參會代表發表對​​於6G之最新見解和創新,探討實現6G願景需要應對的理論和實踐挑戰。該會議的論文及報告涉及對6G的場景暢想、毫米波及太赫茲、智能連接、邊緣AI,機器類無線通信等多項技術,第二屆6G無線峰會也於2020年在線上舉行,由業界、運營商、研究機構學者及利益相關者進行主題演講、技術會議及相關展示等,6G峰會屬於全球範圍內技術盛會,目標是通過各行業群策群力,明確6G願景及發展方向。

2.1.3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

3GPP目前的在研版本R17仍然是5G特性的演進及增強, 但需求組SA1已啟動未來業務的相關立項,包含智能電網、觸感通信等,有較大可能平滑過渡到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根據目前進展及計劃,3GPP大概率會在R19(2023年)開始6G願景、技術、需求方面的工作,在R21或以後階段開始進行6G標準化工作。

2.1.4 6G Flagship

由芬蘭財團贊助,奧盧大學(Oulu University)主導的6G旗艦計劃(6G Flagship)於2019年成立,致力於提供“近即時、無限無線連接”的標準化通信技術,並於2019年9月發佈白皮書《Key Drivers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Continue reading

全球二手半導體設備市場,也許比想像的還要碎片化

半年多以來,全球芯片產業鏈供需不平衡一直是個熱點話題,各大晶圓廠的產能分配和復雜的地緣政治因素交織在一起,讓行業內的眾多資深分析師對如何解決芯片短缺危機的方案莫衷一是。分歧中也有共識,那就是本來相對處在“潛伏”層面上的二手半導體市場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有媒體之前曾就全球二手半導體市場尤其是日本市場採訪了VLSIresearch主席Risto Puhakka,雖有珠玉在前,此議題仍有值得發覆之處。

在《日美半導體協議是否會對二手設備市場產生實質性影響?》一文中,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二手半導體市場的勃興的動力是產業內部形勢的變化,而非外部地緣政治驅動,這個觀點得到了著名二手半導體設備商盈球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SurplusGLOBAL )總經理陳真的肯定,他告訴集微網,半導體二手設備市場幾十年來一直存在著,它是半導體製造供應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芯片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6英寸、8英寸再到12英寸晶圓製造,眾多供應商已經在這個領域深耕了很多年。

那麼,為何這個話題突然之間變成了業界的“顯學”?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從美國方面不斷傳出聲音,不少政客聲稱要從EDA設計到上游材料設備等環節都要加強對華出口管制,但是如果因此得出結論——主要出於對潛在出台的各種禁令的恐慌情緒,供應商突然湧入二手市場,則有失偏頗。畢竟,芯片製造的成熟製程未必一定要使用最尖端的設備,性價比非常好的二手設備往往是比較好的選擇。

近年來,隨著5G技術,物聯網,電動汽車產業需要的功率半導體等領域的蓬勃發展,促使代工廠對成熟製程的芯片產能進行擴充。對於較為老舊的6英寸晶圓生產鏈,廠商的最優解就是去市場上採購舊設備,因為全球的大廠早就已經停止6英寸設備製造,新設備無處可尋。30年來,設備原廠早就放棄了類似的生產線,8英寸的情況也類似。

二手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數據

國際上知名的半導體諮詢機構如SEMI,VLSIresearch,IC Insights等等都會不定期以月度或者季度的方式發布全球各地的半導體設備銷售數據。比如4月13日,SEMI在其《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統計(WWSEMS)報告》中指出,2020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相比2019年的598億美元激增19%,達到71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從國家/地區的排名來看,中國大陸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銷售額同比大增39%,達187.2億美元,如下圖:

那麼,這些數據是否包含了二手設備市場交易的數據?

陳真表示,不能完全確定各類諮詢機構有關半導體設備的數據是否已經涵蓋了二手市場,主要是因為該市場涉及到終端和銷售端這兩個維度,如果是從出售端來統計數據的話,那數據匯總相對來說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很多出售二手設備的公司並不是上市公司,相關財務和訂單等數據未能完全公開。

另外, 一些網上的交易平台也是獲取二手半導體設備的重要渠道之一,它們的工作是把所有能了解到的二手設備的信息做集中匯總然後發布,比如美國的CAE就是全球最大的網上半導體二手設備交易平台之一。陳真還補充,我國海關對進口的二手半導體設備並無專門的細化分類,而是統一歸到“舊機電”這一類別中。

美國的CAE

有關全球二手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數據模糊性,全球知名的半導體諮詢機構Gartner也印證了這一點。Gartner資深分析師Rino Rajan表示,二手市場相當碎片化,且信息源非常多元(Second hand market is scattered,there are too many different sources),所以很難整合成清晰有序的數據信息鏈。

光刻機和進出口的限制

不同於6英寸、8英寸晶圓製造設備,國內不少的半導體設備廠商已經開始著手國產替代,但光刻機目前走國產替代路子難度比較大,無論是國內的IDM還是晶圓代工廠,眼下還很難用上國產的光刻機。日經亞洲評論的爆款文章將二手半導體設備和西方進出口技術管製做一種因果關係的關聯,不免引發“二手設備是否可以規避美國相關製裁”之類的討論。對此,陳真特別指出,技術管制不分新設備還是二手設備,換言之,只有設備類型之分,而無新舊之分。比如,不受瓦森納協議和美國商務部限制的二手設備,市場流通是沒什麼障礙的。如果某設備在禁運名單或者在美國商務部BIS出口管制清單中,即便它成為二手設備,依然會繼續在市場上對華受限。

因此,國內的終端客戶,在採購二手設備的時候一定會注重合規性,對於列在清單中的設備,國內採購方則需要向相關國家申請許可證。

某些情況下,二手設備的價格是否會超過新設備?

日立金融(Hitachi Capital)在接受日媒採訪時曾提到,如果一條二手設備生產線能馬上開工運營,那麼該生產線上的設備價格有可能會超過新設備的價格,極端情況下,幾年前基本上一文不值的設備現在居然可以賣到一億日元(約94萬美元),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都有哪些?

陳真認為,舊設備價格超過新設備的情況很罕見,不過在封裝測試的OSAT企業中偶爾會出現類似情況,而且這和設備的交貨期有緊密關聯。

OSAT特別重視時效性,如果不急速擴充產能的話,有可能就抓不住需要的訂單,錯過最佳的盈利機會,所以OSAT工廠要的就是快,拿到設備之後希望能馬上投入使用,這樣可以短時間迅速擴充產能。晶圓代工廠則不太可能出現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有一個產能爬坡期,設備到位和產能迅速爬升依然有時間差。正常情況下,從擴產計劃最開始,到最終實現目標,可能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一般來說,晶圓代工廠很難接受二手舊設備超過新設備;再者,OSAT工廠多一台設備就多一台設備的產能,而晶圓代工廠產能擴產則需要全套設備協同配合,才能完成產能爬坡。

聯絡我們

地址
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57號南洋廣場1808室
Rm.1808, Nanyang Plaza, 57 Hung To Road., Kln. HK

電話
23091888

電郵
info@ioth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