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氧化物電動汽車電池材料、加工和後處理技術」研討會

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浪潮下,汽車動力電池儲能和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高效的動力電池能夠降低能源損失,減少廢氣排放,保護環境,從而促進汽車行業全面升級轉型,也能推動國家綠色經濟發展。對汽車企業而言,新技術的開發有助提升其市場競爭力,隨著政策對油耗排放的要求日益嚴格,高效的動力電池系統能滿足整部車的排放要求,有利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此外,高效安全的電池材料既能顯著改善能源的利用效率,又可以降低整部汽車的使用成本。

青島科技大學化工學院 秦國輝教授介紹了鈉離子電池背景、應用場景、主要挑戰和技術原理改進和回收。隨著鈉離子電池大規模應用,在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場景中,鈉離子電池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例如:電動兩輪車、低速四輪車、儲能電站和5G基站。鈉離子電池主要挑戰是提高鈉離子電池快充性能、極端環境適應性、降低成本和提高其安全性能。鈉離子電池成本低廉,在安全性、電解液導電性、高低溫性能、儲存和運輸等性能方面展現出優於鋰離子電池的潛力,是鋰離子電池的良好替代品。同時,可協同優化電解液、黏結劑、隔膜和電極結構提高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極端環境適應性和快充性能。此外,聯合化學生物技術提高鈉離子電池回收技術,發展綠色高效儲鈉技術。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高級工程師 趙國瑞博士介紹了車用氫燃料電池技術發展趨勢。車用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特點為發電效率高、環境污染少、比能量高、噪音少,燃料範圍廣泛、可靠性高等。其中燃料電池可依工作原理細分為不同類別,亦有不同特徵、性能和發展潛力。會議中分析了氫燃料電動車對比鋰離子電動車和燃油車的不同特點,如氫燃料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與燃油車相若,但全生命週期裡的二氧化碳排放比鋰離子電動車少20%,亦比燃油車少30%。雖然氫能車行駛時不會釋出二氧化碳,但生產時仍難免造成排放。

研討會亦分析了全球和內地的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發展。燃料電池汽車是全球各國的一大研發趨勢,各國均積極研發氫燃料電動車和部署加氫站,其中韓國為擁有最多加氫站的國家。此外,日本更早於2013年定下發展氫能車的國策。相比內地於2019年才起步發展燃料電池汽車,儲氫相關技術仍需大力發展,國內仍有相當技術等待量產。目前需主力提升電池性能和壽命、模塊化和系列化發展、汽車動力系統混合化、提升全產業鏈技術、減少污染(如採用綠氫)、降低能耗,以及加大扶持政策。

深圳大學增材製造研究所 陳張偉教授介紹了鋰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無記憶效應和環保,但仍需進一步提高比能量。因爲能量密度與功率密度存在矛盾,因此可以採用低於曲度設計和電極新構型設計。創新電池構型可以採用激光刻蝕法和3D打印技術,製備不同形態的三維電極。適用於儲能電池製造的主流3D打印技術按照原材料類型可分爲以下幾種:

  1. 液態材料:立體光刻、數字光處理、雙子光聚合、噴墨打印、擠出直寫;
  2. 粉體材料:黏結劑噴射、激光選區燒結、激光選區熔化;
  3. 固體材料:分層實體製造、熔融沉積成形。
  4. 目前3D打印電池案例有LFP-SiO@C/graphite全電池、3D打印石墨負極和鈷酸鋰正極或天然石墨負極交叉型三維全電池等。

綠色氫燃料電池工作流程

近日,蘋果與谷歌聯合提交了一份行業規範草案,旨在應對藍牙定位追蹤設備遭濫用的問題。據瞭解,這份規範將允許藍牙定位追蹤設備相容跨iOSAndroid平臺、針對未經授權追蹤行為的探測和警報。目前,三星、Tile、Chipolo、eufy Security與Pebblebee等公司均已表示支援該規範草案。

 

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產業需要規範的時候,則證明其產業鏈和市場都已頗具規模。這點在定位產業同樣適用。不過,蘋果及各巨頭此舉背後,其實有更大的野心,也或將顛覆傳統的定位產業。並且,如今以巨頭為代表的定位生態已有“天下三分”之勢,這對產業鏈上的各廠商都有不小影響。

 

定位產業,按蘋果的想法走?

 

根據蘋果Find My應用的想法,蘋果對設備定位的佈局,是通過把獨立設備擬化為基站,進行全球組網,再由加密演算法完成端到端的定位和查找功能。不過想法雖好,但光自己家的硬體生態,還不足以撐起全球市場。

 

正因如此,蘋果也在積極尋求擴容方案。追溯到2021年7月,蘋果的Find My功能就開始逐步開放給協力廠商配件廠商。並且,與MFi、MFM認證類似,蘋果在定位生態裡也推出了Work with Apple Find My獨立標識,目前通過官網資訊可知,已有31家廠商加入其中。

 

不過很明顯,光是這31家廠商的入局,要想覆蓋全球還遠遠不夠,並且全球市場中體量最大的還是安卓設備。與此同時,谷歌和三星也已分別開發出類似Find My的應用——Pixel Power-off FinderContinue reading

Zigbee直聯手機?Sigfox起死回生?非蜂窩通信技術近況一覽

 

 

自IoT市場火熱以來,各行各業的軟硬體廠商就開始不斷湧入,而在市場的碎片化特性被明確後,垂直于應用場景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也成為了主流。並且,為了使得產品/方案能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相關廠商能獲得控制權和更多收益,自研技術成了一大趨勢,尤其非蜂窩類通信技術,曾經在市場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

 

在小無線通訊方面,有藍牙、Wi-Fi、Zigbee、Z-Wave、Thread等技術;在低功耗廣域網路(LPWAN)方面,也有Sigfox、LoRa、ZETA、WIoTa、Turmass等頗具特色的技術。

 

接下來,本文就對以上部分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簡單匯總,並從各技術在應用創新、市場規劃、產業鏈變動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討論IoT通信市場的現狀及未來趨勢。

 

小無線通訊

——場景擴容,技術互聯

 

如今,各小無線通訊技術仍在不斷反覆運算,而各技術在功能、性能和適配場景上的變化,其實對市場走向有著一定的啟示作用。目前,在場景探索上出現了To C技術To B化的現象,而在技術聯動上,除了Matter協議落地,跨技術互聯也有著其他的進展。

 

藍牙

 

藍牙5.4發佈——加碼電子價簽應用

 

根據《Bluetooth Core Specification Version 5.4》,ESL(電子價簽)使用由8位ESL ID和7位元組ID組成的設備定址方案(二進位)。並且ESL ID在不同群組中具有唯一性。因此,ESL設備網路最多可包含128個組,每個組最多包含255個屬於該組成員的獨特ESL設備。簡單來說,在電子價簽應用中,若使用藍牙5.4組網,一個網路中總共可能有32,640ESL設備,每個標籤都可以從單個接入點進行控制。

 

藍牙5.4一對多通信(圖源:《Bluetooth Continue reading

什麼是Wi-Fi 6?

Wi-Fi 已經存在了二十多年,在那個時候,它已經變得像互聯網本身一樣無處不在和至關重要。 自從 Apple 在 1999 年邁出第一步,在其當時最先進的 MacBook 系列中添加 Wi-Fi 支持以來,該技術已經發展並分裂成無數標準,但始終具有向後相容性,一直到早期的 1mb/秒連接。

Wi-Fi 6 是對該標準的最新升級——也是15年來首次添加額外頻譜。 就在一年多以前,Wi-Fi 聯盟最終批准了Wi-Fi 6,它被宣傳為十多年來無線標準的最大更新,但它帶來了比以往更多的細微差別和複雜性。

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它對你有什麼説明? 我們在這裡收集了有關Wi-Fi 6的最大問題的答案,因此請允許我們引導您完成無線革命。

Wi-Fi 1-5 發生了什麼?

首先,您沒有錯過Wi-Fi 1到5。 Wi-Fi 6 的名稱是Wi-Fi聯盟重新命名活動的一部分。 到目前為止,標準都是通過其技術名稱的字母後綴來引用的。 最新的是「無線 G」(802.11g)、“無線 N”(802.11n)和“無線 ac”(802.11ac)。 為了使它們更容易區分,現在已經分別追溯賦予它們首字母縮略詞Wi-Fi 3,4和5。 與此同時,Wi-Fi 6 Continue reading

三星 SDI 或將把電動汽車電池生產技術應用到智慧手機電池上

韓國電池製造商三星SDI計劃將其目前用於電動汽車電池生產的堆疊技術應用於智慧手機電池生產。 據 The Elec 報導,三星 SDI 目前在第 5 代電動汽車電池的生產中使用了堆疊技術,該技術將電池材料分層堆疊,能夠提高電動汽車電池的能量密度。 據一份來自The Elec的最新報告稱,目前該公司正計劃將這種技術應用於智慧手機的電池上。 據悉,使用技術的電池的容量至少比傳統的「果凍卷」技術高10%。 這就意味著,像Galaxy S22 Ultra中的5000mAh電池可能具有5500+mAh容量。 同時,不僅僅是電池容量方面的增加,智慧手機的機身也可以做得更薄、更輕。

三星SDI上世紀70年代成立,是三星集團在電子領域的附屬企業。 以真空管、顯管事業為開端,逐步向LCD、PDP、AMOLED等產品事業進軍,2000年,三星SDI進軍新領域鋰離子二次電池事業,成功轉變為以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為核心的企業。 目前,三星SDI的鋰離子二次電池事業從手機、筆記型電腦等數碼產品到xEV類的電動車、電力儲藏用ESS(Energy Storage System)等多方面快速擴張。

三星SDI是三星集團在電子領域的附屬企業,指中國三星的顯像管生產部門。 2016年9月6日,據道鐘斯消息,在已出貨或到達消費者手中的約250萬部Note 7手機中,有70%電池為由子公司:三星SDI(SAMSUNG SDI CO.,LTD.) 供應,剩下的部分則採用了中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的電池。 三星集團在電子領域的附屬企業包括三星電機、三星SDI、三星康寧、三星SDS,三星網路以及三星康寧精密玻璃。 這些附屬企業生產和銷售包括下一代記憶體晶元、計算機以及無線通訊設備、彩色電視機顯像管,玻殼等範圍極為廣泛的電子零件以及部件。 同時,這些公司還開發計算機系統,聲場通用電器及精密機械。 三星SDI(中國)是指中國三星的顯像管生產部門,由於顯示技術液晶化,目前轉行生產鋰電池包(battery pack),主要應用於筆記本等行動裝置。 中國三星SDI分別在天津、上海、深圳、東莞建立了4個生產工廠。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顯像管生產基地。

外媒報導,韓國主要電池製造商三星SDI公司(Samsung SDI Co.) Continue reading

小米生態鏈穿戴第一股,華米上市4年的增長之困

從四年前上市至今,華米的市值縮水已逾7成。

這家國內智慧可穿戴設備龍頭曾經風光無限,為小米生產出現象級爆品小米手環,又是第一家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的小米生態鏈企業。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華米科技逐漸褪去對小米的依賴,業績、資本雙雙變臉,將這個典型的獨立智慧可穿戴品牌商推至風口浪尖。

過去一年,華米科技屢創佳績,自有品牌出貨量年增長近60%,躋身全球成人手錶TOP5。 但為這些進展慶賀的聲音,還不足以掩蓋外界對其內憂外患的質疑。

財報顯示,2021年,華米的全年出貨量同比減少約21%,營收同比降低約2.8%,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跌約39.7%。

其股市表現亦籠罩著陰霾。 華米的股價曾在去年2月衝到最高點20.25美元,此後一路下滑至2.68美元。 當前,華米最新市值僅為1.69億美元,遠低於其上市首日的6.56億美元。

▲華米科技2018年2月上市至2022年4月20日股價變化

而放眼全球,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大廠憑藉「手機+IoT」的生態聯動優勢,在智慧手錶賽道攻城掠地,致使華米等獨立可穿戴廠商面臨被擠佔市場空間的風險。 無論是比拼資金還是供應鏈資源,華米自有品牌都委實不佔優勢。

但這不止是華米的危機,它折射出智慧硬體時代風向之變:IoT創業的輝煌年代已經過去,以華米為代表的細分賽道翹楚們,正承受著走向獨立所必經的“陣痛期”。

01 千億銷量“爆品”的光環與枷鎖

如果將小米生態鏈比作圍繞「航空母艦」小米的超級艦隊,那麼華米就是一艘沖在智慧穿戴賽道前排的、極具戰鬥力的艦艇。

2013年,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意識到IoT(物聯網)的風口不遠了,決定通過投資,用小米的價值觀孵化一批好的創業團隊。 華米便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個「好苗子」。。

華米成立之初,國內智慧穿戴市場剛剛起航,它與小米合作的小米手環一問世便大獲成功,憑藉79元的親民價格橫掃智慧穿戴市場,上市一年後銷量超1000萬台、助華米銷售額突破10億大關,成為小米生態鏈的扛鼎之作。

小米手環的熱銷,火速將華米科技推上2017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冠軍之座。

這是典型的小米生態鏈模式成功,其背後既有小米生態鏈強大的產品方法論、價值觀以及品牌、管道、營銷、供應鏈等資源的助攻,也離不開那個智慧硬體時代風口的加持。

從華米的成長軌跡,我們抽象出一家成功的「米鏈」企業發展歷程:

前期倚仗小米平台的紅利生存,完成原始積累,待拳腳施展開來,再不斷做大自有品牌、構建自己的管道,成長為更加獨立、健全的企業。

一家有野心的公司,不會只安於做小米的“代工廠”。 借勢小米名利雙收,只是取得成功的第一階段,要走得更遠,華米必須創造更多自身品牌的價值,積蓄新的勢能。

2018年2月,華米成功赴美上市。 黃汪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別把自己困死在成功的牢籠裡,上一次的成功經驗就是這一次的畫地為牢。 ”

對於華米來說,小米手環創造的鼎盛時代,是光環,也是枷鎖。 假如撕去小米的標籤,有多少消費者真正認可、信任、追逐華米這個品牌? 華米自有品牌又能否撐起征戰智慧手錶的雄心,做出完全屬於自己的口碑和業績?

02 “去小米化”進展:自有品牌比例漸漲,但總營收和出貨量沒跟上

憑藉小米手環大賣攬得第一桶金后,羽翼漸豐的華米,在戰略上逐漸向自有品牌傾斜。

其成效反映在歷年業績的變化上:自2015年9月發佈自有品牌Amazfit以來,華米科技自有品牌產品的營收佔比,逐漸從2015年的不到3%,增長至2021年的46.50%。 此外,自有品牌也貢獻了華米2021年超過一半的毛利潤。

▲2015-2021年華米科技自有品牌和小米生態鏈產品營收佔比

2021年,華米自有品牌出貨量增長59.6%,小米可穿戴產品出貨量則下降了30.5%。 去年華米市場營銷費用為4.38億元,同比增長22%,亦可看出其為推動自有品牌擴張的努力。 Continue reading

手機四巨頭,捲進元宇宙

在手機之外,華為、小米、OPPO、vivo即將再度打響一場可能持續數十年的大戰—— 爭奪「元宇宙時代」的入口設備王座 。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時代,華米OV們憑藉著智慧手機賺的盆滿缽滿。 在智慧手機市場需求放緩的今天,各大手機廠商又該如何維持自己的增長曲線? 除了loT、雲服務、造車之外, 「元宇宙」時期的計算平臺 ,也就是VR/AR頭顯,將成為手機廠商們新的爭奪方向。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 如果說手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 那麼,VR/AR設備則有可能是下一代互聯網主要的信息載體。

想想看,如果VR/AR眼鏡將取代了你的手機,讓你隨時隨地可以用它們處理資訊、接聽電話,那VR/AR設備的未來市場規模或許會和現在的手機市場一樣可觀。

短短三個月國內手機四巨頭華為、小米、OPPO、vivo就獲得了13項與“元宇宙”有關的專利。 其中,最早的專利申請時間可以追溯到2016年,從那時起,手機廠商們就在佈局VR/AR行業。

看來,即使真會有新的硬體「革了手機的命」,這些國內手機市場的頭部玩家們也希望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IDC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全年全球AR/VR設備出貨量達1123萬台,同比增長92.1%。 由此可見,VR/AR設備的出貨量正處於高速增長的階段,VR/AR設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而作為曾經掌握著移動互聯網入口設備的頭部玩家們,具有先天使用者基礎優勢的 華為、小米、OPPO、vivo是如何看待下一代互聯網的,又將如何抓住這次機遇呢?

我們梳理了華為、小米、OPPO、vivo近期的VR/AR專利,以及投資資訊。 我們發現在這些手機廠商中,有的手機廠商正在 拿著500億元 衝向「元宇宙」,有的手機廠商卻接連 兩三年都沒有 再發VR/AR設備新品。 Continue reading

中國企業成元宇宙主力軍! 43筆融資82億元,VR培訓最火熱

很難說的清楚,是“元宇宙”概念先讓人們對VR/AR行業有了更多的關注,還是VR/AR行業技術發展突破到達新的節點先讓人們對“元宇宙”擁有更多的期待。

擺在大眾面前的是,一邊是當初喊著“元宇宙”口號最響亮的Meta、Roblox等幾家公司股價大跌,另一邊是Oculus、Pico、奇遇等VR/AR設備出貨量節節攀升,新品不斷。

如果有人說VR/AR賽道火熱,好像也沒錯。

僅是在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全球獲投融資的VR/AR企業就已經超43筆,其中超億元的投融資就足足有18筆,最高單筆融資金額達22億元人民幣,融資總金額達到82億元,相比2021年第一季度的融資總金額42億元,增長51%!

但2022年第一季度VR/AR企業融資與“元宇宙”概念最熱的2021年第四季度相比,無論是融資金額和融資筆數都出現了大幅下降,有 明顯轉冷 的跡象。

▲2022年第一季度(“元宇宙”概念後期)與2021年第一季度(“元宇宙”概念前期)、2021年第四季度(“元宇宙”概念中期)VR/AR企業投融資情況

在「元宇宙」概念轉冷的時候,誰會是資本押寶的物件? 這些正處於成長期的初創企業中,哪類玩家正在迅速擴大規模?

我們梳理了2022年VR/AR行業第一季度投融資的情況發現,越來越多的VR/AR解決方案商正在拿下大筆投融資的資金,擴展自己的解決方案應用範圍。

▲2022年1-3月获融资VR/AR企业

01.

43笔融资总额达82亿元,

VR在医疗、安防、教育等领域发力

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融资信息来看,我们看到VR解决方案商成为融资笔数最多的领域,达到10笔,占比23.26%。

VR解决方案商主要为厂商提供VR培训、AR检修等工作。现在,VR培训逐渐应用于医疗、安防、教育等多个领域。

医疗人员可以通过VR设备模拟手术、护理等过程,安防人员主要通过VR设备模拟各种紧急情况出现时候的应对方案。

▲2022年1-3月获融资VR/AR企业类型占比

同时,VR内容娱乐厂商和VR智能硬件厂商也分别获得了9笔、8笔融资,分别占比18.93%、18.60%。此外,游戏厂商们也获得了7笔融资,占比16.28%。

在2022 GDC大会上,Meta内容生态总监Chris Pruett透露到目前为止,已有124个应用程序的收入达到或超过100万美元,有8个应用程序的收入超过2000万美元。

由於目前Quest應用商店中主要以遊戲應用程式為主,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出不少VR遊戲廠商從中大賺一筆。

同樣,投資機構也看準了這一領域的潛在空間,僅2022年3月,就有4家投資機構向VR/AR遊戲出手。 不僅如此,遊戲廠商們也在通過收購,壯大自己的創作團隊。

3月18日,XRGames收購了老牌英國遊戲工作室Fierce Kaiju,Fierce Kaiju擁有總共70年的遊戲行業經驗,並在2014年創立了VR遊戲部門,曾研發《病毒》、《病毒:隔離所》等多款VR遊戲。

▲《病毒:隔離所》VR遊戲

“一款核心的消費電子產品主要看的是佔領使用者的時長,遊戲可能是VR/AR設備一個較為核心的點。” 一位紮根消費電子行業多年的產業人士分析說:「當解決好暈眩和續航的問題之後,大型遊戲開發者很樂意去為VR/AR設備開發遊戲,具有沉浸感的VR遊戲將會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

通過梳理相關信息,我們發現中國的VR/AR企業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關注,中國企業或許正在成為構建“元宇宙”的主力軍Continue reading

當 AI 捲入俄烏戰爭,竊聽讀取情報影響戰局

據外媒 Wired 報導,在俄烏戰爭中,一種人工智慧(AI)工具正在被用於竊聽俄羅斯士兵在戰場上的通信內容。 該工具是由美國人工智慧企業 Primer 開發,Primer 主要是為情報分析師提供人工智慧服務。

使用機器學習工具分析圖像等數據已經在情報界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同時,使用人工智慧收集和分析數據最終有可能成為戰場作戰的核心。 美軍正在投資數百萬美元開發能夠在現場採集和分析不同信號的人工智慧軟體。 人工智慧已經不僅僅應用在科學研究、工作生產中了。

目前的俄烏戰爭更多的是使用近百年以來常用的坦克、大炮等武器,而隨著美國等不斷研究人工智慧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未來的戰爭有可能更依賴於人工智慧的作用。

01. 士兵遭襲後撤退 溝通對話被 AI 監聽

3 月初,幾名在烏克蘭的俄羅斯士兵採用未加密通道無線電通信,通信內容被捕獲到了。 被捕獲的無線電通信內容揭示了在遭到炮火襲擊后,驚慌和迷茫的士兵是怎樣互相溝通,執行撤退任務的:

其中一名代號為 Sneg 02(雪 02)的士兵用俄語說道:“Vostok,我是 Sneg 02。 我們在高速路上必須左轉。 ”

代號為 Vostok(東方)的士兵回復說:「知道了。 沒有必要再移動了,轉為防守狀態。 完畢。 ”

隨後,第三位士兵試圖聯繫一個代號為 Yug 95(南 95)的士兵:「Yug Continue reading

特斯拉三月國內銷量6.5萬台,比新造車前五名加起來都多

特斯拉三月份國內銷量出爐! 賣了65184台!

近日,乘聯會公佈了3月份的汽車銷量數據。 其中,3月份特斯拉銷量為65184輛(其中,出口60輛),同比增長85%。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特斯拉連續第7個月實現銷量超過5萬台,第二次銷量突破6萬台。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9月~2022年3月的6個月,特斯拉的月銷量分別為56006台、54391台、52859台、70847台、59845台和56515台。 銷量略有波動,但數據始終保持在5萬台以上。

特斯拉不俗的銷量也能反映出整個新能源市場銷量的火爆,市場總體向好。 乘聯會數據顯示,3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44.5萬輛,同比增長137.6%,環比增長63.1%,環比均好於歷年3月走勢。 1~3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107.0萬輛,同比增長146.6%。

乘聯會方面數據顯示,3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8.2%,較2021年3月10.6%的滲透率提升17.6個百分點。 3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46%;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2%;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3%。

01.特斯拉三月在華銷量超6萬,小鵬理想環比增長

乘聯會報告顯示,三月份,特斯拉在華銷量為65814輛,繼續穩居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第二。 除了特斯拉銷量上升明顯,其他國產新勢力品牌銷量也在大幅上升。

三月份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第一是銷量為104338輛的比亞迪。 3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06658輛,銷量為104878輛。 其中,混動車型銷量為50674輛,純電車型銷量為53664輛,略低於特斯拉。

而特斯拉的三月份在華銷量還受到了多個外部因素影響,包括疫情造成的上海工廠停產,但三月銷量仍穩步上升。 其中,三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廠因疫情還停工了幾天,損失了一些產能。 如果未受影響,三月份在華銷量最高紀錄有望繼續突破。

▲特斯拉上海工廠停車場

此外,3月小鵬、理想、哪吒、零跑、蔚來、威馬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較好,尤其是小鵬、理想、哪吒的漲價影響不大,環比增長很好。

另外,還有幾家車企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表現很好。 其中:上汽通用五菱51157輛、奇瑞汽車21817輛、廣汽埃安20317輛、長安汽車15624輛、長城汽車15057輛、吉利汽車14166輛、上汽乘用車10880輛。

02.特斯拉一季度全球交付31万台,同比大涨68%

特斯拉除了三月份在华销量表现不俗,第一季度全球销量也表现不凡,高达310048辆,再次刷新季度销量纪录。

特斯拉公開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Model 3和Model Y的交付量為295324輛,而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第一季度共交付了14724輛。

相較於去年第四季度交付的308600輛,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增長0.47%,增長並不明顯,但和去年一季度交付的184800輛相比,則暴增68%,同比增長勢頭強勁。

▲特斯拉2022年第一季度銷量

▲特斯拉2021年第一季度銷量

儘管三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廠因疫情還在繼續停工,但特斯拉柏林工廠正式交付后,也説明特斯拉完成了多份歐洲訂單,提高了特斯拉的三月份全球銷量及季度銷量。

按照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已經正式投產的柏林工廠產能會進一步提升,如果上海工廠能夠儘快恢復生產,再加上4月7日得州工廠開業后的產能以及現有的加州工廠產能,四月份特斯拉銷量有望繼續突破。

▲特斯拉柏林工廠首批交付車型

除了努力提升產能,為了降低疫情的影響,特斯拉還推出了車主自助提車服務,車東西同事還曾在北京親自體驗,效率有所提升。 Continue reading

聯絡我們

地址
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57號南洋廣場1808室
Rm.1808, Nanyang Plaza, 57 Hung To Road., Kln. HK

電話
23091888

電郵
info@ioth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