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數字孿生讓智能建築變得越來越智能

導讀:未來的建築物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優化能耗。而是能夠學習和預測何時會發生故障的建築物……

技術使我們的建築物可以向我們學習並適應為我們以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將研究該技術領域的下一步發展,以及它將如何塑造我們未來的建築經驗?

當人們談論AI時,我的想法立即跳到Terminator《終結者》的機器人或Blade Runner(銀翼殺手)的“複製人”,這兩個都是關於未來創造替代人類的強大想法。在我的80部高質量電影的心理圖書館中,沒有建築物可以替代!我不確定如果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收到一部關於智能建築的劇本,將會如何反應!

我們讀了很多關於智能技術以及從建築物中成千上萬的審查員那裡發回的龐大且不斷增長的數據倉庫的信息,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些信息,但是我讀到的大多數文章都是關於數字監控的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資產優化。

是的,顯然,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運營建築物的重要一步,沒有人願意浪費金錢或資源。在世邦魏理仕,我們有一個團隊提供Asset IQ,該程序可以對整個建築物的系統性能進行全面了解,以便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情況下盡可能節省能源。

但是,未來的建築物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優化能耗。我認為接下來的步驟是能夠學習和預測何時會發生故障的建築物,不僅是機械和電氣服務設施,還包括織物的關鍵部分,如覆層系統和屋頂覆蓋物。

我們將看到智能建築系統根據天氣情況、空氣污染、日光和方面,針對每種獨特情況分別確定,從而預測何時需要維修。這種方法可以平等地應用於建築物的每個部分,但是對我而言,真正令人興奮的是AI如何塑造我們對所佔空間的用戶體驗。

機器學習將不僅對靜態物理組件和工程系統進行優化。人工智能將使我們的建築物在高度粒度的層次上學習如何、怎麼以及何時何地使用我們的空間。建築物將能夠學習如何以最大的效率進行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優化空間,從而避免了在任何一天僅佔用一部分建築物的情況下必須運行整個建築物系統,造成巨大浪費。

除此之外,AI可以了解個人如何使用空間。為每個個人、每個租戶,定制和獨特的用戶體驗,一系列用戶偏好,如房間溫度、空氣質量、燈光設置、功率需求等。

我們建築物的數字孿生虛擬表示形式並不新鮮,但與AI技術相關聯,它們可以檢查多種設置組合併通過分析從各種來源獲得的數據來預測不同的結果。他們可以運行旨在最大化建築和用戶效率的仿真方案。然後可以實時演示這些場景,優化建築物的運行,並在首選的預定環境下將用戶定向到正確的空間。

實際上,數字孿生是“複製者”,它可以從實際建築物和用戶數據中學到的信息越多,就越能成功複製物理建築物並為日常用戶交互建模,因此可以更好地預測未來的性能、條件、運營情況,以及更令人興奮的用戶交互和體驗的未來模式。數字孿生變成了預測性孿生,可以對建築物及其用戶的未來狀態和行為進行建模。

對於將來(仍然是人類)的用戶,將其移動到建築物內的任何地方,環境將輕鬆適應其需求。與用戶體驗應用關聯,建築預訂環境、視頻內容識別和虛擬客戶端交互-建築環境成為用戶體驗的一部分。通過不斷學習,未來建築將不僅僅變得更加智能,更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零售環境中AI和IoT的長期使用

· 啟用IoT的安全攝像機可以使零售環境更高效,客戶友好,更重要的是,更加安全。

· 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可以通過可行的智能數據來協助多個零售部門增強客戶體驗並增加銷售轉化率。

· 通過將智能相機與物聯網中的其他系統連接,安全流程可以完全自動化。

在面對數十年來最富挑戰性的時代之後,全球零售商都在謹慎地重新打開大門,而在世界上某些地區,可能仍在面臨著最艱難的時期。由COVID-19疫情引起的短期破壞是顯而易見的,但其對零售業務未來的影響尚待觀察。這種不確定性給零售商​​帶來了看不見的挑戰,他們正在尋求對技術進行明智的投資,一旦健康與安全指南和限制解除,這些投資就不會過時。

許多零售商集中精力實施技術,主要是為了減輕持續的疫情帶來的風險。但是,如今,在新型智能監控攝像頭上進行投資,可使零售商在疫情期間和運營開始正常化的同時,為多種類型的場景設計具有強大應用程序的可持續系統。這些攝像機可以靈活地配備各種視頻分析應用程序並進行重新裝備,並可以隨時重新調整用途,以適應企業最緊迫的需求。在過去的幾個月中,許多零售商店發現自己處在未知領域,如果他們的安全攝像頭有辦法解決這些新挑戰,他們會非常受歡迎。關鍵是要立即投資新技術,可以靈活地應對下次的不時之需。

考慮到這一點,”安保與物聯網”(S&ST)概述了智能監視技術可以支持短期重新開放措施並為零售商提供更多長期利益的幾種方式,例如:

· 優化商店和倉庫中的庫存

· 增加銷售轉化

· 增強客戶體驗

· 簡化工作流程

視頻分析應用程序可以通過分析客戶行為並為零售管理提供可行的見解來優化運營。通過評估客戶在商店中花費的時間,經理可以更好地計劃高流量時段–增加人員配備或高需求庫存物品的數量。如果商店設有咖啡店,則零售商可以計算出顧客可能在商店中停留的額外時間,從而使他們能夠計劃繁忙的時間或潛在的瓶頸。這也使零售商能夠採取其他措施來優化客戶的購物體驗。

智能相機還可以評估人流量大的區域,使管理人員可以利用向上銷售的機會。區域計數器應用程序可用於分析與商店的特定貨架或區域的交互。這使管理人員可以更好地管理現有庫存以滿足客戶需求。智能攝像機還可以連接到銷售點系統,並且通過將視頻數據與收銀員數據結合起來,使零售商能夠分析商店甚至部門的入住率與銷售量之間的相關性,從而提供優化轉換率的機會。

在需要採取其他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具有智能分析功能的智能相機可以幫助通知有關人員有關過道洩漏和其他潛在安全隱患的信息,並在客戶跌倒時立即通知工作人員。此外,當配備了物體檢測功能時,這些攝像頭可以識別零售倉庫中的損壞商品並管理庫存以防止盜竊。

以前只能提供視頻數據的安全攝像頭現在還可以使零售商更好地了解其客戶的購物習慣並優化業務運營-所提供的不僅僅是安全或健康安全工具。這些攝像機有效地成為了IoT傳感器,如今可用於COVID-19相關主題,明天將進行改裝以進一步改善建築物安全性和訪客體驗。

ARM:物聯網和數據業務不再劃撥給母公司軟銀 將獨立經營

ARM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經過進一步的考慮,我們已經確定,在ARM公司架構旗下運營干擾較少的情況下,物聯網平台和數據業務可以作為獨立運營的業務獲得相同的效益。”

騰訊科技訊 日本軟銀集團斥資數百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之後,曾經醞釀了一些資產重組措施,準備對ARM“動手術”,然而近期,媒體紛紛報導軟銀集團正在對外轉讓ARM公司。據媒體最新消息,或許是和未來發展動向有關係,英國ARM公司日前宣布,取消把物聯網和數據業務轉讓給軟銀集團的計劃,將繼續保持獨立經營。

據報導,這家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公司週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經過進一步的考慮,我們已經確定,在ARM公司架構旗下運營干擾較少的情況下,物聯網平台和數據業務可以作為獨立運營的業務獲得相同的效益。”

該公司表示,一旦對這兩個業務的調整結束之後,將會公佈更多信息。

ARM是全球知名的芯片設計公司,該公司擁有ARM架構處理器的知識產權,推出了大量處理器的設計方案,不過該公司不親自生產銷售處理器,而是把技術方案和專利授權給了全世界大量的半導體廠商,讓他們自行設計和銷售ARM處理器,這當中包括了三星電子、蘋果等等。依靠這種開放式的半導體生態,低電耗的ARM處理器在全世界越來越流行,甚至已經進入了服務器領域。

據悉,物聯網平台是ARM的一項重要發展計劃,旨在進一步拓寬業務,管理由數百萬個連接到互聯網的物聯網設備產生的信息。這項業務僅次於ARM的核心業務:開發芯片設計方案,為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提供半導體基礎技術授權。

ARM此前表示,計劃將物聯網和數據部門轉移給軟銀集團(和軟銀集團旗下更專業的公司進行合併),以便專注於其主要的ARM架構芯片設計業務。

ARM架構處理器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大,不久前,美國蘋果公司宣布將會在未來兩年內把筆記本電腦的處理器從英特爾公司提供的x86 CPU切換到自己設計的ARM處理器上,這意味著給蘋果手機開發的海量軟件將能夠在筆記本電腦上運行。媒體也指出,蘋果可能起到一個示範效應,未來將會有更多筆記本電腦廠商採用更加省電的ARM處理器。

在過去十多年時間裡,孫正義執掌的軟銀集團四處收購、瘋狂擴張,然而WeWork公司在2019年上市失敗、估值暴跌九成給軟銀帶來了重大打擊,外界質疑和批評孫正義的投資眼光。今天的軟銀集團開始了全面收縮和反思。

在收購ARM公司時,孫正義表示,隨著互聯網連接從智能手機擴展到大多數電子產品,這家英國公司的技術呈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多家媒體報導,軟銀集團正在尋求轉讓ARM公司,其中圖形芯片和數據中心芯片巨頭英偉達公司(掌門人是華人黃仁勳)正在洽談併購ARM。英偉達最近的市值已經超越了英特爾,外界認為如果能夠吞併ARM公司,英偉達在全球半導體市場將成為另外一極。

在準備轉讓ARM之前,軟銀集團已經賣掉了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拋售了旗下日本電信業務的部分股權,另外也退出了多家前景渺茫的科技新創公司。

特斯拉車輛被黑客破解 升級服務費便宜一半

熟悉特斯拉的朋友都知道,其車輛在硬件配置上都相同,只不過有些功能被軟件鎖定,無法使用。如果車主以後想使用的話,需要進行付費升級。不過,特斯拉的有些升級費用並不菲,如Model 3最近的Acceleration Boost升級套件,百公里加速成績由4.4秒提升到3.9秒,價格就高達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38萬元)。

為此,有人就動起了“歪腦筋”,通過別的方法破解特斯拉的限制,從而實現免費升級。有人不僅這麼想,還真這麼乾了。

據了解,加拿大企業Ingenext,之前推出了兩款黑客軟件,可以幫助車主解鎖那些官方鎖定的功能。

其中”Boost 50″用戶只需要花1100美元(約合人民幣7600元),就能解鎖跟官方Acceleration Boost相同的性能,同時還附帶一個漂移模式,簡直是“物美價廉”。

不過,這些私自“解鎖”的用戶,沒能使用多久,就被特斯拉官方發現了。

有Ingenext用戶反映稱,自己的車機系統更新到2020.32.2之後,屏幕上出現了這樣的通知:“已檢測到了不兼容的車輛改裝,這可能會導致車輛潛在的損壞或關閉風險”。

但是對此,Ingenext的創始人就顯得坦然自信多了,其對用戶說道:“特斯拉通過軟件升級修補了之前的漏洞,建議用戶暫時先不要更新,我們會在未來的1-2週內開發出新的補丁程序,讓用戶可以毫無問題地繼續更新。”

很顯然,特斯拉的造車理念及運營模式決定著,黑客們不會停止破解特斯拉車輛的行為,因為這其中的利益巨大。顯而易見,特斯拉和黑客之間的“交流”,暫時還不會結束。

零售環境中AI和IoT的長期使用

· 啟用IoT的安全攝像機可以使零售環境更高效,客戶友好,更重要的是,更加安全。

· 人工智能應用程序可以通過可行的智能數據來協助多個零售部門增強客戶體驗並增加銷售轉化率。

· 通過將智能相機與物聯網中的其他系統連接,安全流程可以完全自動化。

在面對數十年來最富挑戰性的時代之後,全球零售商都在謹慎地重新打開大門,而在世界上某些地區,可能仍在面臨著最艱難的時期。由COVID-19疫情引起的短期破壞是顯而易見的,但其對零售業務未來的影響尚待觀察。這種不確定性給零售商​​帶來了看不見的挑戰,他們正在尋求對技術進行明智的投資,一旦健康與安全指南和限制解除,這些投資就不會過時。

許多零售商集中精力實施技術,主要是為了減輕持續的疫情帶來的風險。但是,如今,在新型智能監控攝像頭上進行投資,可使零售商在疫情期間和運營開始正常化的同時,為多種類型的場景設計具有強大應用程序的可持續系統。這些攝像機可以靈活地配備各種視頻分析應用程序並進行重新裝備,並可以隨時重新調整用途,以適應企業最緊迫的需求。在過去的幾個月中,許多零售商店發現自己處在未知領域,如果他們的安全攝像頭有辦法解決這些新挑戰,他們會非常受歡迎。關鍵是要立即投資新技術,可以靈活地應對下次的不時之需。

考慮到這一點,”安保與物聯網”(S&ST)概述了智能監視技術可以支持短期重新開放措施並為零售商提供更多長期利益的幾種方式,例如:

· 優化商店和倉庫中的庫存

· 增加銷售轉化

· 增強客戶體驗

· 簡化工作流程

視頻分析應用程序可以通過分析客戶行為並為零售管理提供可行的見解來優化運營。通過評估客戶在商店中花費的時間,經理可以更好地計劃高流量時段–增加人員配備或高需求庫存物品的數量。如果商店設有咖啡店,則零售商可以計算出顧客可能在商店中停留的額外時間,從而使他們能夠計劃繁忙的時間或潛在的瓶頸。這也使零售商能夠採取其他措施來優化客戶的購物體驗。

智能相機還可以評估人流量大的區域,使管理人員可以利用向上銷售的機會。區域計數器應用程序可用於分析與商店的特定貨架或區域的交互。這使管理人員可以更好地管理現有庫存以滿足客戶需求。智能攝像機還可以連接到銷售點系統,並且通過將視頻數據與收銀員數據結合起來,使零售商能夠分析商店甚至部門的入住率與銷售量之間的相關性,從而提供優化轉換率的機會。

在需要採取其他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具有智能分析功能的智能相機可以幫助通知有關人員有關過道洩漏和其他潛在安全隱患的信息,並在客戶跌倒時立即通知工作人員。此外,當配備了物體檢測功能時,這些攝像頭可以識別零售倉庫中的損壞商品並管理庫存以防止盜竊。

以前只能提供視頻數據的安全攝像頭現在還可以使零售商更好地了解其客戶的購物習慣並優化業務運營-所提供的不僅僅是安全或健康安全工具。這些攝像機有效地成為了IoT傳感器,如今可用於COVID-19相關主題,明天將進行改裝以進一步改善建築物安全性和訪客體驗。

物聯網和邊緣計算將隨著5G的採用而增加

導讀:許多企業越來越多地在其網絡邊緣部署物聯網解決方案,以便發送、接收和處理數據。

現在是時候讓更多的企業升級他們的優勢,以飆升帶寬密集型技術。

許多企業越來越多地在其網絡邊緣部署物聯網解決方案,以便發送、接收和處理數據。將計算轉移到邊緣簡化了帶寬壓力,加快了處理速度和響應速度。結果,它允許包括AR和VR在內的更多帶寬密集型技術得以加速。

根據評估報告,預計到2025年底,邊緣計算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9.9%。這種激進的物聯網浪潮正促使企業重新思考其IT處理架構。迄今為止,它主要側重於集中數據及其處理。

現在問題出現了:組織是否應該考慮將其處理的一部分轉移到邊緣?

最近,AR、VR和自主工具等先進技術正在擴展。如果企業和消費者希望對此類技術進行同步響應,他們必須將處理從組織的中心轉移到邊緣。

目前,公司的重點是(至少)將預處理或更多處理轉移到邊緣。這將有助於他們減少帶寬和頻繁的網絡需求。因此,將邊緣視為服務(EaaS)是為邊緣計算做好準備的最重要的方法。

在這個數字化時代,EaaS對於許多企業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簡單地說,這只是從集中處理到邊緣處理的新轉變。隨著5G採用率的上升,將有更多的帶寬密集型技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數據移動到中心數據存儲庫中,這些存儲庫是內部的,或者在需要時可以在雲中使用。

何時移動數據的實踐主要是關於移動的物流和位置。然而,專家指出,下一輪邊緣部署和處理規劃的下一波浪潮預計將集中在如何為公司物聯網價值開發和處理數據。

例如,當物聯網接收、處理和存儲數據時,可以正確地從數據中獲得業務價值,而無需傳遞數據。否則,企業更希望物聯網數據與來自其他核心系統的數據進行聚合,從而支持人工智能和分析等整體技術。

因此,使用EaaS,企業可以直接在邊緣解鎖處理、數據存儲等服務。組織還可以建立“微型”數據中心,這些數據中心離成功使用帶寬生成數據集的地方只有幾步之遙。

什麼? 2061年機器人就能完全取代人類工作

最近又新爆出了一項震驚瓜民的研究!據外媒報導,牛津大學與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未來50年內機器人將取代數百萬個人類工作職位,從貨車司機到暢銷書作家。研究人員發現,到2136年將取代所有人類職位。到2061年,人工智能將完成所有人類任務。

共有352位人工智能研究者參加了此次調查,就機器人何時將取代各種人類工作發表了他們的意見。領導此次調查的Katja Grace和她的同事們發現了未來10年內最有可能被自動化的是機械性任務。預計到2024年,機器人在語言翻譯方面就將超過人類;到2026年,機器人能夠比人類寫出更好的高中水平的論文……

至於那些更複雜和更具創造性的任務,例如寫書和進行高等數學運算,則需要更長時間。最終,研究人員發現,到2061年,人工智能將可完成所有人類任務,到2136年將取代所有人類職位。

很難想像那時的人類社會將變成啥樣。是將迎來被機器人“踩在腳下”的全民失業呢?還是坐享其成,享受機器人為人類“打工”的全新生活?恐怕一切還要等到未來的人類去揭曉、去體驗了。

無人配送車要解決的5個問題

隨著電商和外賣的快速發展,快遞配送人力支出已經成為各平台的重要支付成本,配送機器人也成了各大平台和初創公司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問題的新方向。據測算,近年來全球食物配送市場規模超1000億美元,而包裹配送市場高達3000億美元。其中,“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市場份額約800億美元。據麥肯錫預測,未來10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將自動進行配送。

從國外到國內,從室內配送到室外配送,從餐飲、快遞配送到設備零部件配送,電商、食品公司、初創機器人公司,甚至老牌機械公司都已經開始競相角逐這一尚未完全開啟的市場。那配送機器人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呢?

 第一,自主行走

配送機器人要擁有強大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並使用多個攝像頭或雷達等組成的傳感器,以及高分辨率3D城市地圖來高效地穿過繁華的城市街道。可以自行找到目的地,能夠辨別並“記住”路線,通過機器學習可以實現自主導航,準確識別紅綠燈信號,自主停靠配送點,不僅自己會上電梯、感知電梯的擁擠程度,甚至還要識別路上的行人、車輛,智能規劃路線。同時,通過優化交付路線,減少事故和減少勞動力投入,以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此外,所有配送機器人之間的信息是共享的,才能大大降低機器人的學習成本。

 第二,安全避障

配送機器人通常要採用激光與視覺並行的方案,能夠觀察周邊的複雜環境,並在系統中建立自己的多維世界,運用自適應的算法,對動態實體進行準確的軌跡預測,避讓行人、車輛等物體。內置的導航系統要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對最高速度進行限制,例如每小時15公里,若是檢測到附近有人或汽車,會把速度降低到每小時10公里,留出足夠的剎車距離。配送機器人還要配備有位置追踪、障礙物傳感器,送貨時可以避開碰撞。車身結構和材料要為了最大程度上保護周圍的行人而進行設計。對於夜間行走的場景,機器人還需配備一套紅外熱像儀,可以在夜間進行導航,為考慮惡劣天氣,還要加入防水的設計。通常路面也不可能全程平整,所以配送機器人要有六個輪子,以便爬上路肩,並通過較粗糙的路面。

 第三,承載儲藏

作為配送的工具,每次配送能夠搭載多少數量的包裹是需要重點考慮的,甚至有些是能夠根據貨物尺寸自主調整貨運箱大小的。有些大的配送機器人,設計載重100公斤,最多可以搭載200件小包裹,相當於一個小件快遞員一天的配送量。但負載越重,電量消耗也越大,先進的配送機器人據稱充一次電可以行駛100公里,但全程重載時可能只行駛60公里就沒電了。因此,也有設計成模塊化的貨艙,可以根據有效載荷在沿途站點進行換貨。為了滿足不同物品配送的需求,例如生冷海鮮或熟食,配送機器人也有定制化的配備冷藏或加熱裝置。

  第四,人機交互

用戶通過手機APP下單後,可以選擇向機器人發出服務需求,配送機器人會與運輸管理系統(TMS)對接規劃最優配送路徑,將物品送到指定位置。當前的配送機器人還配備了面部識別系統,在即將到達目的地時,系統將取貨信息發送給用戶,到達目的地後,用戶可選擇人臉識別、輸入驗證碼、點擊手機APP鏈接等幾種方式取貨,還可以自動把貨物放入儲物箱,或電子掃描簽收。有些國外的配送機器人設想更加大膽,根據他們所申請的專利描述,該機器人可以打開用戶門鎖,並將包裹放置在用戶家中。

 第五,落地場景

為解決“快遞最後一公里”問題而研製的配送機器人,不會排放任何尾氣,還可以靜悄悄的移動,這兩大優勢意味著它們可以在城市中道路交通限制的時候行駛,而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它也能在居民區內投遞貨物。 ”目前落地的場景,除了快遞包裹外,有在美食廣場的室內和室外配送食物,甚至實現從餐館到住宅的配送任務。也有電梯維修過程中,工程師在現場診斷電梯故障後,讓配送機器人從最近的電梯配件服務點將統計出需要更換的配件快速取過來的案例。在推廣中的配送機器人服務涉及餐廳、藥房、生鮮超市、服裝百貨、乾洗等領域。未來還會拓展到更多場景中。

作為電商與自動化、物流與機器人的融合,配送機器人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其可能帶來的新技術進化與應用、物流與服務模式的變革、就業結構的變遷,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想像。

歷史上第一個聊天機器人:200 行代碼就能欺騙人類感情

在 1964 年至 1966 年間,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德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約瑟夫·維森鮑姆(Joseph Weizenbaum)開發了歷史上第一個聊天機器人—— Eliza。

Eliza 的名字源於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的戲劇作品《賣花女》中的角色,劇中出身貧寒的賣花女Eliza 通過學習與上流社會溝通的方式,變成大使館舞會上人人艷羨的“匈牙利王家公主”。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聊天機器人,Eliza 被其作者賦予了充滿戲劇性的內涵。

儘管在當時已經存在一些基本的數字語言生成器(可以輸出一些連貫文本的程序),但 Eliza 是第一個明確設計用於與人互動的程序。用戶可以使用打字機輸入人類的自然語言,獲得來自機器的響應。正如維森鮑姆解釋的那樣,Eliza 使“人與計算機之間的對話成為可能 ”。

Eliza 是維森鮑姆用一種名為 MAD-SLIP 的編程語言,在 36 位的IBM 7094(一種早期的晶體管大型計算機)上開發的。在那個年代裡,計算機時間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所以 Eliza 只能通過分時系統運行,用戶只能通過電動打字機和打印機與程序進行遠程交互。當用戶鍵入一個句子並按 Enter 鍵時,一條消息會被發送到遠端的大型機。 Eliza 掃描消息中是否存在關鍵字,並將這些關鍵字組成新的句子,用以回复響應,打印出來並供用戶閱讀。

為了鼓勵用戶與 Eliza 對話,維森鮑姆使用“狡猾策略”為 Eliza 設計了一種模擬羅傑式心理醫生(一種以人為本的心理諮詢)的對話風格。該程序將接受用戶所說的內容,並將以一個問題作為回應,如下面的示例所示。 (可以注意該程序如何接收“男朋友”和“沮喪”之類的關鍵字並重新使用它們。)

人:男人都是一樣的。

Eliza:怎麼說?

人:他們總是在困擾我們一些事情。 Continue reading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VR頭戴式耳機!蘋果新專利曝光

據PatentlyApple報導,日前美國專利商標局發布了蘋果公司的一項延續專利申請,該專利涉及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VR頭戴式耳機,該耳機旨在為駕駛員提供娛樂、工作、虛擬會議等體驗。

圖源:PatentlyApple

蘋果在專利文件中指出,汽車的窗戶是不安全的,並且增加了成本。通過提供真實環境或模擬環境的虛擬視圖,VR系統可以減少或消除自動駕駛汽車對窗戶的需求,從而使車輛的工程設計可以使用更少或更小的窗戶,或者根本不需要窗戶。

另外,通過VR系統提供的VR體驗可以使乘客感覺他們實際上乘坐的車輛比無人駕駛車輛的實際尺寸大,這可以為乘客提供更愉快和安全的感覺。

據悉,蘋果早在2015年就開始了自動駕駛領域的佈局,一度僱用了超過1000名員工開展各種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後來,因為蘋果的自動駕駛車輛在道路測試中發生了事故,導致蘋果的自動駕駛項目在2016年底被迫擱淺。

不過蘋果近期頻頻申請與智能駕駛相關的專利被爆出,看來蘋果仍舊執著於“泰坦計劃”。

聯絡我們

地址
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57號南洋廣場1808室
Rm.1808, Nanyang Plaza, 57 Hung To Road., Kln. HK

電話
23091888

電郵
info@ioth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