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大企業物聯網使用案例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物聯網已經成為2021年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此外,商業和工業物聯網市場正在蓬勃發展,而製造業在企業物聯網的實施中佔據的份額最大。

毫無疑問,最近的增長是由對可靠且強勁的投資回報的關注推動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回報最大化包括應用分析、技術解決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詳細的成本效益分析。因此,有遠見的企業將物聯網視為推動其運營數字化的催化劑。

在物聯網的早期,由於缺乏經驗、準確的需求或維護承諾,許多項目都失敗了。因此,有必要儘早確定您希望從物聯網解決方案中獲得什麼,並圍繞您企業需求制定相應計劃。

在此背景下,企業物聯網目前有四個突破性領域,它們直接轉化為商業和工業組織的收入增長或成本節省。以下是2021年企業在物聯網投資方面將獲得最大回報的領域。

預測性分析與維護

當今工業物聯網(I IoT)系統最有效的用例之一是提高關鍵設備的性能。物理資產性能分析,包括狀態監測和故障預測,是提高結果的關鍵。

使用物聯網在故障發生之前進行預測(同時了解需要什麼來防止重複故障)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德勤(Deloitte)的一項研究發現,到2025年,預測性維護將為公司節省63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成本節省來自於計劃外停機時間的減少。

儘管關注機器健康和預測性維護傳統上是製造業實施物聯網的驅動力,但該行業仍有機會對零件、機器和裝配線之間複雜的線性和非線性關係有更多的了解。

通過與經驗豐富的工業物聯網系統設計師密切合作,設備製造商可以加快部署並更快地獲得競爭優勢。遠程訪問有關現場設備的數據為設備製造商提供了巨大的價值,而這些設備製造商經常被第三方安裝商和服務提供商切斷與最終客戶的聯繫。

提高能效

提高物理資產的能源效率是當今使用物聯網的一個共同目標。能源生產成本的上升、環境問題以及監管力度的增加,共同導致了對物聯網的迫切需求。

特別是在製造業中,盡可能地監測和減少能耗至關重要。更廣泛地說,設備製造商設計的物理資產在許多應用中消耗了大量能源。由於這些資產通常是機械或熱性質的,因此隨著時間推移,它們很容易出現性能下降和發生故障。

使用物聯網來節約能源包括測量標準化環境條件下的理想性能,然後,可以將生產結果數字化表示為能耗、碳生產量以及財務成本與工作量之間的比較。雖然這些努力主要集中在節能上,但它們將為製造商帶來額外的好處,包括更高的生產質量和更長的資產使用壽命。

增加安全

在大流行中,解決安全問題是企業物聯網的另一個用例,它對企業利潤和挽救生命都有影響。在許多行業中,存在對設備、人員和周圍社區的環境危害。高壓測量、監測製冷溫度、監測揮發性氣體和液體處理、化學物質的排放、核輻射、建築工地安全和未經授權的入侵只是物聯網日益部署的幾個領域。

這些解決方案分佈廣泛、堅固耐用、可擴展且具有成本效益。物聯網解決方案始終開啟、始終連接並可遠程訪問。它們提供了對物理資產的廣泛和深入監測,而這些僅通過人工監測是很難或不可能實現的。

此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企業物聯網解決方案使工業維護團隊能夠安全地保持遠程狀態。傳感器對裝配線和關鍵任務資產運行情況的實時洞察,使他們能夠僅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派遣維修人員,而不是在沒有潛在需求的情況下將維修人員送進建築物。

在大多數情況下,業務案例通常是由降低或消除風險的願望驅動的。改善員工安全、減輕環境影響以及遵守法規變化是預期的收益。此外,實施物聯網解決方案有可能通過改善安全和運行條件來延長設施或關鍵資產的預期壽命。

事實上,專家們一致認為,如果沒有物聯網,設施管理人員最終可能會推遲維護,這可能會對安全、健康和環境造成影響。

優化生產力

提高整體設備效率是企業和設備製造商的另一個重要考慮因素。通過利用雲計算和物聯網的強大功能,有可能實現卓越的投資回報。事實上,ITIF研究發現,通過物聯網監測機器利用率可以將製造生產力提高10%至25%。

由物聯網推動的工業4.0代表了許多新興方法,而所有方法都集中在提高生產力和可靠性上。生產力用例可以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雖然這些應用實施起來很複雜,但有經驗的物聯網設計師可以幫助設備製造商確定優先級並設計實用的解決方案。

然而,這些解決方案的實用性只能由實施它們的企業的真實需求來決定。因此,為了跟上數字化而參與物聯網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物聯網應用(主要是工業物聯網應用)大幅增長的原因非常明確和令人信服。但與所有行業一樣,工業領域也面臨著大流行引起的預算限制。這就是為什麼在2021年,只有創造真正商業價值的實施才會被考慮的原因所在。

風口上的量子計算機:核聚變一樣的賭局,鑽石一樣的騙局

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量子計算一直是上至廟堂、下至老百姓關注的焦點。

 

國家層面,各國都在加大相關扶持投資,在美國商務部的出口管制清單上,量子計算赫然在列,儼然已經成了未來國家戰略博弈的重中之重。

 

 

在產業層面,也不時有突破的新聞傳來。中美科技巨頭們基本都沒有缺席,在硬件量子電路模擬器、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算法軟件等等都有大大小小的創新。

 

技術封鎖焦慮、商用化加速、政策扶持、產業生態、資本湧動……幾方要素交彙在一起,一些“小機靈”就有點坐不住了——這熟悉的配方,不正是風口的味道嗎?

 

於是下面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創業夢就開始湧現了。

 

 

量子計算機,真的是一個好生意嗎?

 

目前看來,它更像是一場混雜了賭徒與騙子的遊戲,有人在“用青春賭明天”,而有的人只想“過把癮就死”。

 

你我都在牌桌上:一場未來豪賭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裡的“賭徒”並無貶義,事實上,科學家、發明者在一些偉大的研究中或多或少都有“賭”的成分。

 

中科院院士郭光燦就曾把量子計算比作一個山洞,鼓勵中國的科研人員有勇氣沖進去,哪怕洞裡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如果要給量子計算找個伴,可控核聚變可能比較類似:

 

·都能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可控核聚變可以徹底解決地球能源匱乏問題,實現“無限能源”,大型強子對撞機理論上可以一秒鐘製造一個黑洞,量子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可以只用0.01秒做到超級計算機需要100年才能算出的方程組,快速破譯現在的任何密碼,因此也有人認為它們可以“讓人具備神一樣的能力”。

 

·都有行星級的戰略高度。量子計算和可控核聚變一樣,都被視為人類探索太空、進入宇宙的必備技術,最先掌握該科技的國家也最有可能率先進入深空時代。

 

(緊密的量子組件)

 

·都存在許多有待突破的底層技術難點。量子和粒子一樣,都極其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因此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不僅可控核聚變在成本、功效、穩定性、裝置尺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難,量子計算機也因為類似的問題,遲遲沒有進入實用化階段。

 

都需要體系化生態化的產業聯動。比如特種材料、關鍵設備、極端條件下的精密製造等關鍵,以及操作系統、軟件生態等並跑。

 

(谷歌CEO 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與穀歌量子計算機 @ Santa Barbara Continue reading

蘋果發力6G技術!開始招兵買馬,決戰太赫茲

據EEtimes報導,近日蘋果針對6G無線技術發布了相關工作崗位的招聘啟示,工作地點為庫比蒂諾(Cupertino)和聖地亞哥(San Diego)。

蘋果的招聘信息中提到,該部門的使命是研究和開發下一代無線網絡通信技術,蘋果需要對高頻(GHz、THz)領域無線通信技術、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的無線系統等方面都比較了解的人。

另外在工作經驗需求方面,蘋果提到了邊緣計算、機器學習應用、定位測距等等。

目前主要大國和不少科技巨頭企業都開始加入到6G競賽中,蘋果也不例外。蘋果在5G手機的落地時間上,比三星、華為等競爭對手足足晚了近一年,因此在未來的6G時代,蘋果顯然不想再遲到。

一、6G這班車,蘋果不能再落後了

雖然現在全世界都在如火如荼地推進5G建設,但6G的競賽已經開始。研究機構、企業都在嘗試研究並定義6G相關的無線通信技術和潛在材料。

目前業內普遍的看法是,6G的應用,最早也要在2030年,也就是大約10年後落地。

當然,蘋果的招聘意味著他們要儘早參與其中並做長期打算,如果蘋果要在10年後仍然保持領先的市場地位,那在6G上積累優勢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但同時任務也非常艱鉅。

蘋果的招聘信息中提到,“該部門的使命是研究和開發下一代無線網絡通信技術,您將定義系統級概念、提出和研究創新的思想和算法並進行複雜的仿真模擬、定義原型平台從而證明關於下一代6G蜂窩系統的各種想法。

當然,蘋果也提到系統設計的研究會從蘋果相關產品開始。

在崗位要求中,蘋果表示他們需要對高頻(GHz、THz)領域的無線系統設計、信道探測器設計了解比較多的人,同時還需要對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的低功耗設計、無線系統都比較熟悉的人。

另外,招聘中也提到了對AR、VR、汽車無線系統優化方面的人才需求。

在所需工作經驗方面,蘋果提到了邊緣計算、基於定位測距的服務和解決方案、FMCW雷達傳感等能力,蘋果表示他們需要有良好機器學習相關基礎並能夠將其應用於解決傳感、無線連接入網問題的人才。

蘋果還提到員工需要對最新的毫米波收發器、毫米波天線陣列、RF系統設計等有所了解。

蘋果在5G手機的落地時間上,比三星、華為等競爭對手足足晚了近一年,因此在未來的6G時代,蘋果顯然不想再遲到。

2020年11月,蘋果加入了Next G聯盟,這個組織的職責就是在未來十年內推動北美移動技術發展,並保證北美地區在6G及以後的通信技術發展中可以保持領先地位。

二、6G押寶太赫茲,蘋果已申請四項專利

目前,根據英國研究公司IDTechEx的說法,全球在6G研究工作方面已經投入了超過10億美元,芬蘭、韓國、中國都在6G研究中表現非常積極。歐盟在支持芬蘭及其合作夥伴的6G研究方面資助了超過3.5億美元。

雖然現在6G連頻率問題都沒有最終確定,但大家普遍對於6G技術非常有信心,可以說是雄心勃勃,都想要“大干一場”。

在EETimes記者Nitin Dahad 2018年訪問芬蘭時,奧盧大學的Ari Pouttu教授就跟他提到,他們已經開始對6G進行了一些簡單研究,Pouttu教授強調說研究從思想到成熟可能需要10到15年,所以現在就開始思考相關問題是很重要的。

在6G發展中,研發太赫茲通信將成為主要工作之一,包括開發100GHz無線收發器、研發通信芯片、通過簡單混合信號RF架構進行140GHz 100Gbps傳輸試驗等等。

IDTechEx不久前發布了關於“ 2021年-2041年6G通信市場、設備、材料”的相關報告,試圖預測6G發展的路線圖以及發展中會遇到的一些機遇和挑戰。

▲IDTechEx發布的6G技術發展線路圖

EETimes提到,6G的關鍵參數之一將是頻率躍入太赫茲頻段,也就是目前還未分配的275GHz至10THz頻段。這一頻段能夠產生的信號比較弱,也被稱為“太赫茲間隙(Terahertz Gap)”。

目前早期的6G實驗通常集中100-300GHz這一相對容易實現的頻段,美國FCC(聯邦通信委員會)也建議直接將116GHz至246GHz這一實驗頻段正式化。

其實6G可能跟5G的推進有相似之處,就是從相對容易實現的頻段開始,向更具挑戰性的高頻段不斷推進,5G就是從“幾GHz”開始,向“數十GHz”發展。

EETimes認為,6G頻率不可能高於1THz,因為在此之後,大氣造成的信號衰減會變得非常嚴重,並且通信組件設計也會變得極其具有挑戰性。

總體來說,目前6G發展還有非常多的挑戰需要克服,包括調製解調器、芯片、網絡邊緣設備、太赫茲波束管理等等,在這些領域,還有非常多的機會。

在太赫茲相關領域,目前蘋果已經提交了四個與太赫茲傳感器模塊有關的專利申請。

雖然相關描述並不多,但這也許可以表明,蘋果已經開始認真開展6G相關的技術研究了。

結語:6G是否會成為蘋果下一個絕殺大招?

從蘋果的招聘信息中,我們不難看出,蘋果發力6G研發,是認真的。並且其6G研發也會圍繞蘋果的手機、可穿戴等核心產品展開,提升其產品競爭力。

毫無疑問,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華為手機的快速崛起,與華為自研麒麟5G芯片的高性價比有很大關係,而麒麟5G芯片的出色通信性能,正是華為5G通信技術領先的典型體現。

蘋果目前的通信基帶被高通牢牢把控,這相當於把核心部件放在了別人手裡,對於蘋果來說,這當然是需要改變的。在收購英特爾基帶業務後,蘋果自己的通信基帶也在醞釀之中。

有消息稱,高通X65將是蘋果使用的最後一塊高通基帶芯片,而在未來的6G時代,蘋果的通信技術是否會從短板變為長板,甚至成為關鍵優勢項,都值得期待。

數據分析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

過去的一年教會了我們許多關於醫療保健行業的事情——尤其是大數據分析的非凡影響。隨著醫療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收集了有關新冠肺炎的更多數據(從病毒各個變體的基因組序列,到不同人群症狀的典型發展,再到各種干預措施的效果),全球對這一流行病的反應變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這是數據分析在醫療保健中的實際應用——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全球化,它將成為保持人口健康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策略。

讓我們仔細看看數據分析在醫療保健中的一些應用。

更智能的診斷

有效的診斷取決於數據——從患者病歷到對檢查結果的解釋,包括x光掃描。直到最近,這些數據的分析還取決於臨床醫生本人,以及他們跟上更廣泛研究領域最新發展的能力。

醫療保健中的數據分析意味著可以對大量診斷信息進行分析和比較。這使得無論是在症狀、檢查結果還是掃描圖像中都可以發現模式,並極大地擴展了主動診斷的機會。

個性化護理

就健康和醫療而言,一種治療方案並不適合所有人,醫療保健領域的數據分析有助於推動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方法。通過將不同干預措施對不同患者群體的有效性數據與單個患者的詳細信息相結合,數據分析可以針對正確的治療方案提出積極的建議。病史、身體狀況甚至環境條件都可以被考慮,還有細微差別也可以被考慮,正如我們在過去一年中所看到的那樣,比如影響個體的細菌或病毒的特定菌株。

可穿戴設備和連網設備

用於監測心率、步行或跑步步數、睡眠模式等關鍵健康指標的可穿戴設備已成為主流。但這種可穿戴設備對醫療保健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讓個人更好地跟踪自己的健康和福祉。

從連網設備收集的數據——無論是消費者可穿戴設備,還是諸如心率監測器、血壓監測器、胰島素探測器等更專業的設備,甚至諸如連網起搏器等植入設備,都可以讓臨床醫生隨時隨地監測患者的健康狀況。連網設備可以提供隨時間推移個人健康狀況的窗口,並且當特定指標達到令人擔憂的水平時,可以向個人和護理人員發出警報提醒。

的確,通過這種方式,可穿戴和連網設備在社會護理領域有很多重疊,大數據分析的機會眾多,可以監測老年人和弱勢群體的健康狀況,並主動識別他們何時可能需要更多的家庭支持。

未來的機會

為了利用這些影響,醫療保健組織以及提供這些影響的技術提供商需要優先考慮能夠順利有效地進行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和基礎設施。這意味著優先考慮集成和互操作性。醫療保健行業龐大而復雜,其硬件和軟件來自眾多不同的供應商。(來源物聯之家網)這些技術越來越需要能夠相互連接和共享數據。當數據孤立時,數據分析將無法有效工作。這還意味著要實現強大的數字健康平台,它可以有效地將來自多個不同來源的醫療保健數據匯集在一起,進行詳細的分析,並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見解。

醫療保健領域的數據分析並不簡單——數據集是複雜的、動態的,而且往往高度敏感——但正確的數據分析可以真正改變公共衛生。

蘋果著手研發6G基帶?

蘋果公司(Apple Inc.)幾個月前推出了首款具有5G無線速度的iPhone。現在,它正著手於第六代蜂窩連接或6G的開發工作,這表明它希望成為該技術的領導者,而不是依賴其他公司。

這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庫比蒂諾的公司本週發布了招聘廣告,以招聘當前和下一代網絡的無線系統研究工程師。這些清單是針對蘋果公司在矽谷和聖地亞哥的辦事處的職位,致力於無線技術開發和芯片設計。

關於這份工作的描述表示:“您將有獨特的機會來研究下一代無線技術,這將對未來的蘋果產品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這個職位上,您將成為負責在未來十年內創建下一代破壞性無線電接入技術的前沿研究小組的中心。”

擔任該職位的人員將“研究和設計用於無線電接入網絡的下一代(6G)無線通信系統”,並“參加對6G技術充滿熱情的行業/學術論壇。” 業內觀察家預計6G不會在2030年左右推出,但這份工作清單表明Apple希望在新技術開發的最早階段就參與其中。公司發言人拒絕置評。

蘋果目前大量的iPhone使用由高通公司設計的5G調製解調器。儘管該公司適時推出了其首批5G設備,但有多家手機製造商將其推向市場,並且蘋果嚴重依賴高通公司與新的無線網絡進行連接,從而大大改善了無線網絡。消費者可以下載的數據量和速度。為了使5G應用於最新的iPhone,蘋果公司與總部位於聖地亞哥的芯片製造商達成了一項有爭議的訴訟。蘋果早期參與6G研究和設計表明,它不會等待下一個重大進步。

去年年底,蘋果加入了致力於6G和其他下一代蜂窩技術標準的公司聯盟。6G的標準和時間安排仍然寬鬆,但一些分析師表示,該技術可以使速度比5G快100倍以上。

這份工作清單是蘋果繼續推動內部開發更多芯片的另一個信號。該公司已經為iPhone和iPad設計了主處理器,並於去年將該工作擴展到了Mac。除了用於AirPods,Apple Watch和精確位置數據的無線芯片之外,它還增加了其自定義屏幕和攝像頭技術的工作。

蘋果去年開始開發其首款定制調製解調器,該芯片可使手機連接到無線網絡。蘋果公司定制技術和芯片負責人約翰尼·斯魯吉(Johny Srouji)在12月與員工舉行的市政廳會議上說:“像這樣的長期戰略投資,對於實現我們的產品以及確保我們擁有豐富的創新技術渠道至關重要。”

儘管蘋果為成為6G的關鍵參與者奠定了基礎,但要充分利用5G這一處於起步階段的技術,它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該公司尚未將5G擴展到其他設備,例如Apple Watch和iPad,並且出售了使用舊版4G技術的多部iPhone。蘋果的首款調製解調器很可能將用於5G連接。

2020屬於視頻流媒體,2021看雲遊戲大戰

我們看到了去年動盪一年下,遊戲行業仍強勁的發展勢頭和來自資本的青睞,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私人投資方面最活躍的領域是移動端遊戲,共有34筆交易,融資總額達到了1.03億美元,最大一筆來自於和NBA和NFL合作的多人在線體育遊戲Nifty Games在去年4月的1200萬美元A輪融資,而有一半的早期資本都投入了多平台遊戲中。

我們還提到了在遊戲社交化的趨勢下,如今的遊戲已不再是玩家只進行一次性購買的消耗品,而是成為了“遊戲即服務”- 可持續升級的雲端平台。隨著視頻流媒體賽場火熱,人們玩遊戲也想更加“隨時隨地、隨時升級”,雲遊戲的出現便是這一需求的解答。

雲遊戲:降低門檻

首當其衝的是科技巨頭在這方面的佈局:

谷歌在2019年就推出了雲遊戲平台Stadia,Stadia Pro訂閱模式月費9.99刀,用戶無需遊戲主機就能玩“賽博朋克2077”、“真人快打11”、“刺客信條”等熱門遊戲,同時和Bethesda、Square、Ubisoft等遊戲開發者合作豐富遊戲庫,硬件訂閱模式99.99刀包括谷歌電視盒子Google Chromecast Ultra和Stadia遙控,去年以來陸續支持網頁應用、iOS、iPhone和iPad,即將在今年登陸LG TV。

不過Stadia自從發布以來並沒有獲得太多好評,用戶130刀買來的搶先體驗並不怎麼樣,在發布的前幾個月內缺少語音聊天、無線連接Stadia遙控和電腦手機等功能,並更新遲緩,在去年年末才推出了之前承諾用戶的在YouTube上開啟Stadia直播的功能,遊戲庫目前雖有100款左右的遊戲,但“免費”模式下只有9款,其餘的還是要進行購買。

亞馬遜在去年9月推出了自己的雲遊戲平台Luna,訂閱價為5.99美元,目前遊戲庫中有50多款遊戲,能以4K + 60幀的質量運行,還有另一種訂閱模式可以玩育碧的遊戲,Luna還能和Twitch聯結,讓用戶可以秒玩播主正在玩的遊戲。

微軟也在去年9月推出了雲遊戲平台Xbox cloud,屬於月費14.99刀Xbox Game Pass Ultimate訂閱服務中的一部分,將包括100多個遊戲,目前只有安卓用戶可以玩,但在今年春季將有所更新支持iOS和電腦。

Facebook在去年10月也推出了雲遊戲功能,面向電腦網頁端和安卓用戶,用戶無需下載遊戲可以直接在FB上玩“狂野飆車9:競速傳奇”、“WWE:超級卡牌”等大型遊戲,對於FB來說這還直接減少了從FB廣告到玩遊戲之間的摩擦,但目前在iOS系統中並不兼容。

多年以來,想要流暢玩精美遊戲必須要有過得去的遊戲硬件,硬核遊戲玩家往往裝備齊全,而云遊戲將這一前提去除了,為那些不那麼硬核的玩家“大眾化”了遊戲門檻,在5G的背景下,更符合手機用戶的需求,而且像是微軟將xCloud加入Game Pass訂閱模式的打法其實在幫助用戶發現遊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國內,雲遊戲也成為了新風口,近兩年來各大遊戲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雲遊戲平台:

騰訊推出了Start、Gamematrix、騰訊即玩、騰訊雲4款遊戲平台,網易在2019年推出內測雲遊戲平台,直播平台鬥魚的雲遊戲上線幾個月的服務就涵蓋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網游、手游、單機遊戲,而虎牙除了讓用戶玩遊戲還增加了用戶主播一起玩的功能。

字節在2020年初就開始進行這一領域的探索,以抖音為流量入口,在今年年初正式以4款遊戲開始內測“嗷哩遊戲”,目前側重於休閒遊戲,大體量遊戲還有待開發。

界面發布的中國雲遊戲行業前瞻報告顯示,到2026年5G在國內全面建成時,雲遊戲在遊戲市場的滲透率將達到50%,中國雲遊戲市場將達到接近3000億元。在全球範圍內,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數據顯示, Continue reading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簡史:從1960年到2020年

現代生物識別技術始於20世紀60年代,並逐漸演變成讀取生物標記的準確率觸及100%的高科技掃描儀。在2020年,基於生物學的科學正在高速顛覆認證行業。

未來的潮流將是無密碼的。

20世紀六十年代——探索

1960年,科學家們開始識別聲學語言和語音的生理成分。這就是現代語音識別技術的前身。

1969年,聯邦調查局(FBI)推動了自動指紋識別,這導致了對細微點的研究,以繪製獨特的模式和紋線。

20世紀七、八十年代——FBI資助

到1975年,在聯邦調查局的資助下,第一台提取指紋點的掃描器已經成型。但因數字存儲成本過高,因此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NIST)開始研究壓縮和算法。

在NIST的工作導致了M40算法的發展,這是聯邦調查局使用的第一個實用匹配算法。該算法用於縮小人類搜索範圍,產生的圖像數量大大減少,然後提供給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評估。現有的指紋技術也在持續發展改進。——Biometricupdate

NIST通過申請虹膜識別和皮下血管模式的專利,推進了語音、眼球和人臉識別。人臉照被數字化到數據庫中。

20世紀九十年代——生物識別科學騰飛

20世紀90年代是生物統計學的迅速發展時期。利用代數方程可實現不到一百個值就能區分歸一化的人臉圖像。國家安全局(NSA)成立了生物識別聯盟。國防部(DoD)與國防高級研究產品局(DARPA)合作,為商業市場的人臉識別算法提供資金。商業化產品很快跟進。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美國聯邦調查局簽訂合同,為後者建造一套自動指紋識別系統。

CODIS(FBI法醫DNA數據庫)的誕生是為了數字化存儲、搜索和檢索DNA標記。由於數據存在於筒倉中,生物標誌物實驗室測序需要數小時,因此檢索工作遇到了瓶頸。一個網絡將很快促進存儲的生物標誌物的電子化大規模交換。

21世紀初——生物識別技術的推廣

西弗吉尼亞大學(WVU)設立了第一個生物識別系統和計算機工程的學士學位課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對通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了標準化,促進了國際生物識別研究和開發的合作交流。

掌紋生物標記技術開始登上生物識別的舞台。歐洲生物識別論壇成立,以解決市場採用和分散的障礙。人臉識別成為護照和其他機器可讀旅行證件(MRTDs)公認的全球生物識別認證器。

美國移民部在出入境口岸對簽證申請者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以加強對罪犯的安保,並為數百萬合法旅行者的旅行提供便利。國防部收集生物鑑別數據(指紋、臉部、聲音樣本、虹膜圖像和DNA拭子),以跟踪和識別國家安全威脅。

布什總統規定所有政府人員必須持有個人身份證,並在全州部署了自動掌紋數據庫。2008年,國土安全部通過交叉匹配生物識別數據,在邊境阻止了一名恐怖分子嫌疑人。

21世紀10年代——從國家到智能手機的轉變

生物識別技術繼續為恐怖分子的身份識別提供支持,但2013年蘋果在iPhone 5S上推出Touch ID時發生了轉變。生物識別技術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政府工具。它現在成為了公眾消費品。

Touch ID被大量集成到iOS設備中,用戶可以通過Touch ID解鎖設備,也可以在各種蘋果數字媒體商店(iTunes Store、App Store、iBookstore)中購物,還可以在線或在應用中驗證Apple Pay。在宣布該功能時,蘋果明確表示,指紋信息會被存儲在蘋果【芯片】的本地安全位置,而不是遠程存儲在蘋果服務器或iCloud中,外部訪問非常困難。——資料來源: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2020——爆發

在過去的60年裡,使消費者、企業,甚至代碼開發人員–科技界的數字工匠–無法獲得生物識別認證的障礙被消除了。隨後,在2020年發生了一些事情。

聚沙成塔,各種技術的發展和整合將生物識別認證推向了主流。

兩種技術適時碰撞,促進了生物識別認證的應用。

1、掃描傳感器背後的科學改進到幾乎完美

2、智能手機的使用達到頂峰

將掃描傳感器集成到智能手機中

基於生物學的掃描儀背後的科學優化到接近零錯誤率,傳感器的價格也下降了。這使得將掃描傳感器集成到智能手機中變得更容易。

大約在2010年,當4G(LTE)無線網絡使擁有數百萬移動消費者的流媒體成為可能時,智能手機的使用爆發了。三星和蘋果在智能手機中內置了生物指紋掃描器,以驗證數百萬智能手機用戶的身份——而公眾也張開雙臂接受了這種整合。蘋果通過iPhone X過渡到了人臉識別。

現在,5G準備將物聯網(IoT)和大數據進一步整合,FIDO和W3C等標準機構和團體不僅認可生物識別技術,而且對其進行監管。 Continue reading

加拿大當局“實錘”Clearview面部識別技術違反隱私法

導語:隱私安全何時休?

圖源:Getty Images

加拿大隱私專員周三表示,面部識別初創公司Clearview在加拿大民眾不知情或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收集他們的照片,違反了加拿大隱私法。

專員Daniel Therrien表示,Clearview的做法,即從社交媒體和其他公共網站上抓取照片以供執法部門使用,是非法的,同時該公司創建的系統對全社會成員都造成了廣泛傷害,後者不斷被發現自己被警察排查。

該專員還同時給出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了為期一年中幾個加拿大隱私機構對Clearview的調查,發現該公司已經收集了高度敏感的生物特徵信息,並未經允許便使用和披露了公民的個人信息。

不過,該公司此前簡稱加拿大的隱私法並不適用於Clearview,因為它與該國並沒有真實或實質的關係,而且由於收集的信息是公開可用的,並不需要經過個人同意。

2020年1月,《紐約時報》就報導揭露了Clearview收集了約30億張圖像的數據庫。除了隱私問題外,該公司從社交媒體獲取圖像的做法還違反了平台的規定,在該問題出現後,包括Twitter、Google、YouTube等科技公司已經停止Clearview訪問數據。

Clearview首席執行官Hoan Ton-Tha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中時表示,由於調查,該公司已經於去年7月停止了在加拿大的業務,他還表示,Hoan Ton-Tha並不打算從數據庫中刪除加拿大人的人臉數據,但他們可以通過使用“撤回表單”來要求刪除數據。

不過,專員無權向其罰款或命令公司離開加拿大,但他們向Clearview發送了一封意向書,要求該公司停止搜刮加拿大公民的人臉數據,停止在加拿大提供類似產品,並刪除此前收集的數據。

這並不是第一次要求Clearview這麼做。在此之前,一封指控Clearview違反所在州《生物識別信息隱私法》的訴訟後,該公司於去年5月停止了在伊利諾伊州的所有合同,其中大部分是執法機構簽訂的。根據BuzzFeed News的報導,Clearview還有一些非執法部門的客戶訂單,包括美國銀行、沃爾瑪、梅西百貨。

Clearview已表示計劃在法庭上質疑這一決定。在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The Verge的一份聲明中,Clearview的律師Doug Mitchell將該公司比作谷歌,他說:“Clearview是一個搜索引擎,在加拿大運營的科技公司能夠收集的公共數據,它都可以收集。”

他還補充道,雖然Clearview的技術在加拿大尚不可用,並且根據《個人信息保護和電子文檔法》(PIPEDA),“明確允許”從互聯網收集公共信息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1月7日,在美國的執法部門對Clearview面部識別技術的使用量激增了26%,一些執法部門使用通過使用Clearview協助FBI識別暴徒。此外,Clearview還與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國土安全部等部門簽訂了合同。

科學家將在核反應堆中尋找量子時間膨脹證據

據外媒報導,我們都太熟悉時間會不可阻擋地前進,但它為什麼會沿著一個方向流動仍是物理界上的一個謎。幾年前,澳大利亞物理學家Joan Vaccaro提出了一個新的時間量子理論,現在一個團隊正計劃通過在核反應堆中尋找時間膨脹來驗證這個假說。

“時間之箭”從過去指向未來,但物理學很難解釋為什麼它傾向於一個方向而不是另一個方向。對於這種不對稱性,最被廣泛接受的解釋是熱力學第二定律,該定律指出,時間傾向於向熵增加的方向流動,熵本質上是衡量系統無序程度的指標。

但根據Vaccaro的時間量子理論,熵更多的是時間流動的一種表徵而非根本原因。她用了一個樹在風中飄動的類比–雖然樹葉(熵)看起來像是在搖晃樹,但它們本身並不負責運動,而是另一種力(風)作用的結果。在這個新理論中,“風”是由時間反演對稱性violations(以下簡稱T violations)產生。

Vaccaro指出,物理學認為空間和時間是相互聯繫的,即時空。但大自然似乎把這兩者區分開來對待。比如從經驗中我們知道,物體是在空間中本地化的,然而對於時間來說就不是這樣了,某一對象可以在不同的時間裡都能找到。

顯然這不是大家熟知的宇宙經驗同時也違背了運動定律和質量守恆定律。但Vaccaro提出,T violations使得物質不可能在時間上保持本地化。因為T violations,對像不是隨機地出現和消失而是連續地存在。

Vaccaro提出,量子尺度上的某些東西會在本地產生T violations,如果有足夠多的T violations發生,它就會開始在宏觀尺度上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Vaccaro的量子時間理論跟公認的物理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她坦率地承認這是有爭議的並且很有可能是錯誤的。但重要的是,就像任何好的假設一樣,需要一種方法通過實驗來驗證它。

被稱為中微子的亞原子粒子可能掌握著解開整個謎團的鑰匙。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微子表現出了時間不對稱。

於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格里菲斯大學、澳洲國家測量研究所(NMI)和澳大利亞核科學技術組織(ANSTO)的研究人員試圖從中微子中測量出這些T violations。

中微子和它們的反物質對應物–反中微子是在核反應堆中產生的,所以新實驗將在那裡進行。研究小組在悉尼的OPAL反應堆安裝了兩個非常精確的原子鐘,他們的想法是,如果原子鐘不同步,那麼這將成為量子時間膨脹的證據,量子時間膨脹本身就是本地化T violations的證據。

時間膨脹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現象。如果地面上有一個原子鐘,且在繞地球運行的衛星上也有一個,那麼地面上的原子鐘會比天空中的原子鐘走得稍微快一點。這要歸功於重力的不同,而重力會扭曲時空。

Vaccaro表示,雖然目前沒有理由相信核反應堆也會發生時間膨脹,但如果發現任何時間膨脹的跡象就可以支持她的假設。

為了展開調查,研究小組將使用兩個計時站,一個距離反應堆5米,一個10米。每個觀測站都會部署一個銫原子鐘、三個次級原子鐘和一系列測量系統,這些測量系統能將把原子鐘的誤差縮小到十億分之一秒以內。

該實驗將持續收集數據6個月時間,其中包括定期關閉反應堆進行維護的時間。這些將作為有用的控制,因為任何時間膨脹效應都應該在停機期間停止。

結果可能會非常吸引人。幾乎可以預期會有一個零結果,它會讓我們回到物理學的既定路徑上。但如果該實驗確實發現了時間膨脹的證據,那麼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突破。這是一個很大的“如果”,但至少值得科學家們去確認一下。

“我說的可能都是錯的,”Vaccaro在2017年的一段視頻中曾這樣說過,“但決定這是否是一個好理論的不是我–而是自然。如果大自然能證明這一點,那將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我認為,這才是應該努力的地方。”

MEMS行業的三大競爭壁壘

MEMS ,全稱是微型電子機械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是微電路和微機械按功能要求在芯片上的一種集成,基於光刻、腐蝕等傳統半導體技術,融入超精密機械加工,並結合力學、化學、光學等學科知識和技術基礎,使得一個毫米或微米級的MEMS 具備精確而完整的機械、化學、光學等特性結構。

MEMS行業系在集成電路行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傳統集成電路無法持續地滿足終端應用領域日漸變化的需求而成長起來的。隨著微電子學、微機械學以及其他基礎自然科學學科的相互融合,誕生了以集成電路工藝為基礎,結合體微加工等技術打造的新型芯片。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等終端應用市場的擴張,使得MEMS應用越來越廣泛,產業規模日漸擴大,日趨成為集成電路行業的一個新分支。

MEMS的市場規模

隨著MEMS 技術及產業的發展,MEMS 在通訊、生物醫療、工業科學、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導航定位等領域的應用日漸普及,MEMS 市場在不斷創新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2008 年以前,汽車電子是MEMS 主要應用市場;2008年以後,智能手機等終端產品日益湧現並佔領MEMS 主流市場;在未來,隨著智能化場景的進一步普及,各種新興應用領域如物聯網、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及工業4.0 等將為MEMS 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MEMS 產品的使用量預計將加速增長。

根據全球權威半導體諮詢機構Yole Development 的研究,2019 年全球MEMS行業市場規模為115 億美元,考慮到COVID-19 疫情影響,2020 年MEMS 市場規模將下滑至109 億美元,預計到2025 年MEMS 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77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可達7.4%。從市場細分領域來看,消費電子、汽車電子仍將是MEMS最大的兩個應用領域,而同時在通訊、生物醫療、工業科學領域的增速也將非常可觀。

在消費電子、工業及汽車電子應用的巨大市場和快速發展的強力拉動下,中國地區已經成為過去五年MEMS 市場規模發展最快的地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對MEMS 傳感器的市場需求巨大,各類MEMS 傳感器供應商包括光傳感器、運動傳感器等供應商均已轉戰中國市場,MEMS 傳感器產業生態環境逐漸完善。

MEMS 行業發展歷程

MEMS 起源可追溯至20 世紀50 年代,矽的壓阻效應被發現後,學者們開始了對矽傳感器的研究。然而,MEMS Continue reading

聯絡我們

地址
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57號南洋廣場1808室
Rm.1808, Nanyang Plaza, 57 Hung To Road., Kln. HK

電話
23091888

電郵
info@ioth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