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曆史時刻:NB-IoT正式納入5G標准,物聯網加速器再添動力

重大曆史時刻:NB-IoT正式納入5G標准,物聯網加速器再添動力

原創 趙小飛 物聯網智庫

國際電信聯盟(ITU)召開的ITU-R WP5D會議于7月9日圓滿結束,本次會議對國際移動通信系統(IMT)做出重大決議:3GPP技術正式被接受為ITU IMT-2020 5G技術標准。具體來說:通過的3GPP技術包含中國提交的3GPP NR+NB-IoT RIT,韓國提交的3GPP NR RIT,以及3GPP提交的NR+LTE SRIT和NR RIT,這4個5G技術提交是等同的,因此融合成3GPP技術,壹起通過了

在這其中,壹個重要亮點是NB-IoT和NR壹起正式成為5G標准,這是全球科技産業的壹個重大曆史時刻!猶記得2019年7月17日,中國代表團向ITU推薦了這兩種技術,而3GPP也將NB-IoT作為5G技術推薦給ITU。如今標准塵埃落定,體現了NB-IoT作為5G技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2015年,ITU正式發布了5G的願景需求,明確了5G必須支持增強移動通信(eMBB)、低時延高可靠(uRLLC)和海量物聯網連接(mMTC)叁大場景,3GPP的標准專家們隨後展開了5G技術標准化研究,來滿足ITU對下壹代移動通信網絡提出的需求。2019年3月,R15標准凍結,全面支持eMBB場景;近日,3GPP宣布5G R16標准凍結,其中核心亮點為uRLLC的增強功能;如今,NB-IoT正式納入5G標准,成為mMTC場景核心技術。至此,5G叁大場景核心支持標准已准備就緒,為5G加速商用奠定基礎

圖源網絡

NB-IoT正式成為5G標准,無疑對整個産業將産生深遠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壹,NB-IoT滿足了ITU對5G提出的願景和KPI的嚴苛要求,納入5G家族實至名歸

2016年6月,3GPP凍結了NB-IoT首個標准,第壹個專用于物聯網的蜂窩網絡問世。隨著3GPP對5G標准的推進,5G標准全球大壹統的格局已經形成,而NB-IoT也被納入了5G家族中,成為5G mMTC場景中的核心組成部分。

根據3GPP此前標准化工作的計劃,R16版本將會實現uRLLC和mMTC全部功能。在2018年3月印度金奈召開的3GPP無線接入網第79次全會上,針對R16的提案中,全會明確了R16版本5G NR中不會對低功耗廣域物聯網的用例進行研究和標准化,低功耗廣域物聯網用例會繼續依靠NB-IoT和eMTC的演進。NB-IoT和eMTC壹起承擔起支撐5G mMTC場景的重任。

對于mMTC不再另起爐竈,是3GPP專家們在對NB-IoT進行評估研究基礎上的達成的共識。5G mMTC的核心要求是連接密度達到每平方公裏100萬設備連接,多個公司和組織提交的報告顯示:NB-IoT能夠達到ITU這壹要求。因此,從技術標准角度來看,NB-IoT確實滿足了ITU對5G提出的願景和KPI嚴苛要求,本次ITU決定將其正式納入5G標准是水到渠成的。

第贰,NB-IoT作為正式5G標准的確立,給業界注入更強信心

在筆者看來,NB-IoT正式成為5G標准核心組成部分,相當于給物聯網産業鏈吃下壹顆“定心丸”,因為納入5G標准壹方面意味著更長的生命周期,另壹方面意味著全球統壹的技術演進,這些都將大大降低企業商業化風險。

首先,更長的技術生命周期保證業界投資回報周期

5G商用剛剛開啓。預計在未來10-20年的時間裏,5G將是全球移動通信的主流。NB-IoT獲得5G家族正式身份,其生命周期和其他5G技術是同步的,將在未來10-20年作為5G Continue reading

年度咖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14場物聯網論壇重磅來襲,帶你了解IoT最新的信息與趨勢

年度咖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14場物聯網論壇重磅來襲,帶你了解IoT最新的信息與趨勢

本文來源:物聯傳媒

高速發展的物聯網産業缺的是什麽

物聯網行業並不缺少好的産品

經過多年的發展,物聯網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市場上已有各式各樣的物聯網産品與方案

物聯網行業也不缺少需求

因為,隨著國家新基建以及大量政府的刺激之下

各大傳統領域都有龐大的物聯網升級需求

技術供應商與應用需求客戶兩大群體有壹層天然的隔閡

這在壹定程度上阻礙的物聯網應用的落地乃至整個産業的發展

所以,目前物聯網行業的發展需要壹個能夠促進供需對接的平台

7月29-31日,在深圳(福田)會展中心 舉行的IOTE2020第拾肆屆物聯網展深圳站 將會是國內物聯網行業最好的供需對接與信息交流平台 展會將會吸引數佰家物聯網全産業鏈代表企業參展 預計專業觀衆將會達到10萬人次

展會同期也將舉辦10多場不同主題的論壇活動

在今年上半年,已經疲倦了各類線上活動的各位

可以在線下與各位演講大咖壹對壹交流互動

是交流最新的市場與技術趨勢乃至商務合作洽談不贰之選

7月28日會議

2020中國物聯網CEO仟人大會

會議時間:2020年7月28日

會議地點:深圳大中華喜來登酒店

會議規模:1000名物聯網CEO

會議參考議程

“中芯微”2020中國物聯網CEO交流晚宴暨“物聯之星”頒獎典禮

 

報名看這👇👇👇👇👇👇👇

 

 

7月29日會議

IOTE·2020深圳移動物聯網産業生態大會

時間:7月29日 9:00 -12:00

地點:深圳福田會展中心9號館會場壹

規模:300人

會議參考議程 Continue reading

科技巨頭紮堆打造的“AI搭配師”,能否拯救疫情下的服裝業?

科技巨頭紮堆打造的“AI搭配師”,能否拯救疫情下的服裝業?

原創藏狐腦極體

壹夜之間,大家仿佛都清心寡欲了起來。

最近在群裏分享點吃的用的,偶爾還有人捧場。如果是首飾衣服,先商業互吹壹番“好看”,緊接著就是“去年買的衣服都穿過了嗎”“工作都沒了還買什麽包”“別看了拼夕夕差壹刀幫我砍壹下”等的靈魂拷問……

擱半年之前,這麽勤儉持家的場面都是不可能出現的。哪怕剛剛裸辭,女人們也敢刷信用卡買下新款裙子,美其名曰“換種姿態迎接新生活”。

結果“黑天鵝”“灰犀牛”齊齊到來,沒有“報複性收入”的普通人,也開始老老實實面對慘淡的生活,將消費欲望降到最低。

當大家開始尋找不花錢就可以得到的快樂,許多“AI期貨”也就“穿倉”了。說人話就是,那些靠AI描繪的商業藍圖,合理審視比盲目追捧的聲音更大了。

穿衣AI,就是其中壹個。

AI搭配師:逮不著耗子,當不了好貓

用AI給消費者搭配服飾鞋帽、口紅妝容等等,從2017年AI浪潮興起開始,就被安排進了技術大廠的開發周期表。

某貓上線了FashionAI,通過電商平台上的潮人搭配方案,基于屬性、顔色、風格、細節等維度,可以為壹款單品匹配到最適合的穿搭方式。官方說辭是,1秒鍾能為消費者提供與其相符的100套穿搭建議。

某狗也奮勇爭先,成立時尚科技研究院用戶只要將衣服放到Mirror+智能搭配産品前,系統就會通過推薦算法找到合適的服裝搭配。

壹些女性群體為主的電商平台,也都相繼成立過“搭配研究所”、搭配體驗平台等等,利用平台的大數據優勢訓練時尚分析模型。

壹時之間,感覺整個電商服裝行業都AI了起來。

時尚産業根基更為成熟的歐美,自然更不會放過這個掘金的機會。

電商巨頭亞馬遜,就在CVPR 2020會議上推出了好幾款AI穿衣模型。比如Outfit-VITON,就可以將多件衣服搭配在壹起,讓消費者看到上身效果。

如果用戶看上了款式卻沒有相中顔色,也可以直接查詢“相同款式的粉色連衣裙”,系統就會幫助其找出相應的商品。

谷歌與德國電商Zalando合作,基于TensorFlow打造壹款時裝設計産品Project Muze,

用戶告訴AI自己的性別、心情、興趣愛好和喜歡的藝術類型等信息,再在模特身上隨便塗鴉幾筆,Project Muse 就可以馬上設計壹款時裝造型。

如果對方是壹位熱愛古典音樂、心情有點兒迷茫,並在模特身上畫了叁角形的女士,它就設計出了壹條鬥篷式的綠色連衣裙,外面還會覆蓋壹層有憂郁氣質的棕色薄紗。

學術界的時尚嗅覺也出人意料,不少高校研究人員用論文證明,自己並不是“nerds”(書呆子)。

2019年,UT 奧斯汀、康奈爾大學、喬治亞理工和 Facebook AI 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壹款名為Fashon ++ 的模型,基于深度生成網絡,讓AI學習到時尚和不時尚兩種圖像,深度網絡就會生成出最適合的著裝方式。“壹鍵改衣”,讓單品的時尚度瞬間up!

比如,模型會建議去掉袖子、將下擺塞進去等操作,讓整個look看起來更有型。用來幫助人們進行服裝設計與搭配指導,自然也不在話下。

看到這裏,我覺得最需要這些軟件的是《少婦白潔》的直男作者(劃掉)隨處可見的“搭配廢柴”——比如我。

但你會不會奇怪,明明技術實現並不困難,訓練數據車載鬥量,參與群衆更是熱情滿滿、積極試錯,為什麽“AI試衣”“AI搭配”的日常使用率就是不高呢?

以我個人的不完全觀察來看,盡管大家會對各種新奇功能發出“鵝妹子嘤”的贊歎,但到了支付真金白銀的仟鈞壹刻,無論是網購還是實體門店,都更傾向于依賴時尚博主、姐妹親友甚至導購的專業推薦(瘋狂誇獎),而不是信任AI。

叫好不叫座,可能是“AI搭配師”面對的殘酷現實。它到底做錯了什麽,可能平台們從壹開始,就想錯了“穿衣”這件事。

審美黑洞與時尚icon之間,隔了100個AI

為什麽AI極盡可能創造的價值點,但消費者就是不買單?或許是時候給科技大佬們滋點水醒醒了,技術本身與時尚需求,或許南轅北轍。

其中相悖的矛盾點,主要體現在叁個方面: Continue reading

自動駕駛沒有“真愛”:壹場寶馬+奔馳也玩不起的燒錢遊戲

自動駕駛沒有“真愛”:壹場寶馬+奔馳也玩不起的燒錢遊戲

戴姆勒和寶馬的分手,對雙方來說或許是壹次自我審視的好機會。主機廠的上下遊産業鏈間長期以來就存在利益捆綁,這種曆史包袱會阻礙各車企展開技術研發。行業中認為,未來車企間仍會走向同盟,實現有限度的技術共享。

6月19日,寶馬集團和梅賽德斯奔馳叫停了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合作。雙方和平分手,在聲明中稱基于友好協議,各自尋求新的合作夥伴。由于在部分理念和技術上的高度兼容,雙方未來還可能複合。

這離2019年7月雙方正式簽署自動駕駛長期合作協議還不到壹年的時間。就像歌詞中寫的那樣:壹年以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情人難免淪為朋友。(關于這段“愛情”的開始,可以查看出行壹客發表于2019年2月23日的文章:《從對手到情人,寶馬奔馳的“統戰愛情”成色幾何》)

羅蘭貝格執行總監吳钊告訴出行壹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已經將短期關注度從前瞻技術轉向供應鏈安全和現金流。同時,乘用車自動駕駛見效較慢、不確定性較大,公司管理層要在任期內對股東負責,所以必須將主要資源投入到短期內可以見效的技術上去。

全球車市啞火,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寶馬和戴姆勒的銷量未實現高增長,同時淨利潤也大幅下滑。因此,燒錢的乘用車自動駕駛成為車企首先減少投入的項目。

全球車市正在深度調整,又趕上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接衝擊,車企的2020目標,也從發展變成了活著。車企開始審慎地看待自動駕駛這類商業模式不甚清晰的前瞻技術,類似的技術聯盟或從車企間的連橫,走向上下遊産業鏈間的合縱模式。

並不牢固的同盟

在業內看來,這樣的結果在意料之中。

寶馬奔馳去年宣布共同研發自動駕駛,發願在5年內實現L4級高級別自動駕駛。彼時,自動駕駛産業的聚光燈,都打在馬斯克的特斯拉或矽谷的科技新貴身上,用自動駕駛等技術實現彎道超車,顛覆傳統車企的說法甚囂塵上,讓包括寶馬奔馳在內的壹水兒傳統車企倍感壓力。

2019年3月,寶馬與奔馳宣布簽署諒解備忘錄,共同致力于研發L3-L4級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7月,寶馬集團和戴姆勒公司正式簽署協議,共同組建壹支1200人左右的研發團隊,專注于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這些技術從2024年起開始商用部署,計劃在2025年之前讓雙方合作成果成規模地應用于各自的産品上。

兩家公司表示,合作結果將提供給其他獲得許可的原始設備制造商。對此,彭博社曾表示,競爭對手為了技術轉移而共擔成本的舉措,在業界可謂震撼。卡迪夫商業學汽車工業研究中心彼得·威爾斯曾在接受BBC采訪時直言,這些新技術的研發成本或高達數拾亿美圆,因此分擔成本合作開發比個體複制更有價值。

但上述技術指標太激進了。福特汽車的CEO韓恺特(Jim Hackett)曾對外媒Engadget表示,雙方低估了推出這樣技術的難度,以及真正應用至道路行駛之前所需的時間。

簽訂壹紙婚書後,雙方並沒有太多實質性合作。在3月到7月間,由于沒有正式簽署協議,無法召集兩家公司的內部專家壹起進行商討,也無法與供應商溝通制定産品的路線圖,從而耽誤了很多時間。

目前來看,雙方的閃婚多少有壹絲草率。去年簽訂合同之前,雙方並未能就技術路線圖與供應商進行詳細的專業討論。在經過洽談和不斷地審查之後,雙方認為,考慮到建立共享技術平台所涉及的費用,以及目前的商業和經濟狀況,現在並不是合作的好時機。

事實上,由于全球車市寒冬,各傳統主機廠的資金壓力徒增。2019年戴姆勒集團乘用車和商用車全球銷量為334萬輛,比上壹年銷量減少壹萬輛。營收同比增長3%,達1727亿歐圆。淨利潤出現下滑,同比下跌64.5%,達27亿歐圆。

戴姆勒預計,2020年,集團銷量將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梅賽德斯奔馳汽車、梅賽德斯奔馳輕型商務車和戴姆勒卡車的銷量或都會略有下降,戴姆勒客車的銷量將略有上升。

為了控制成本,提高利潤,戴姆勒在今年初提出,2022年底之前,將大幅削減材料和行政成本,並削減超過14亿歐圆的人員成本。

寶馬也是如此。“很難預測2020年會發生什麽,”在2020年2月的財報會上,負責企業財務的董事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直言,全球汽車交付量將有所下滑,不確定性很多。為此,寶馬留下了25.67亿歐圆的現金流,以備不時之需。

疫情打亂了壹切。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梅賽德斯-奔馳壹季度銷量同比下滑近15%。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第壹季度銷售了13.89萬輛,減少20.3%。

就在雙方叫停自動駕駛合作的同時,寶馬宣布裁員6000人,大規模取消臨時工和短時合同。這是寶馬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實施裁員計劃。

面對疫情衝擊,車企的目標是從過得好,變成了活下去。在這壹背景下,自動駕駛這種缺乏商業模式又投入巨大,短期內難見收益的無底洞,就容易成為調整的對象。自動駕駛領軍企業Waymo 2019年收入僅數拾萬美圆,運營成本卻高達拾亿美圆。通用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 2016年-2018年叁年虧損15.12亿美圆。

高昂的投入下,自動駕駛商業化還沒完全鋪開。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彭軍告訴出行壹客,自動駕駛的上半場,如算力、芯片、計算中心等發展已經基本結束,下半場的商業化、産品化剛剛開始。

吳钊表示,大企業合作在願景和方向上是容易達成壹致的,但是與公司戰略和運營體系的實際結合時會出現分歧。比如不同車企改款時間不同,新技術何時應用是壹大問題;各家經營情況不同,未來持續投入上也易産生分歧。

分手也早有苗頭。早在今年3月,戴姆勒旗下的梅賽德斯-奔馳宣布,推遲自動駕駛乘用車的研發工作,轉而將重心放在了發展電動車和自動駕駛卡車上。

彼時,為了打消市場疑慮,梅賽德斯-奔馳補充稱,此舉並非放棄乘用車自動駕駛研發,公司還將繼續在這方面進行投資,只是公司資源偏向于能盡早産生收益的自動駕駛卡車項目上來。如此看來,連自家的自動駕駛戰略重心都發生了轉向,更何況是和寶馬的合作項目。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對出行壹客稱,新肆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技術革命要求實在太高,企業單打獨鬥研發不易,彼此合作開發底層共用技術,實屬上策。

新肆化堪比吞金獸,謀求基業長青的車企都想找到出路,但過程異常艱難、昂貴,在動蕩中謀求可持續發展,是所有玩家的共同議題。

改連橫為合縱,上下遊的合作是大趨勢

戴姆勒和寶馬的分手,對雙方來說或許是壹次自我審視的好機會。

“比起連橫,自動駕駛技術應該合縱,”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對出行壹客稱,現階段,自動駕駛商業模式不甚成熟,應該由彼此互補的産業鏈相互合作,你有我無,這樣效率更高。

目前來看,在自動駕駛領域,雙方的合作夥伴從車企轉向了上下遊供應鏈,戰略從連橫轉向了合縱。

負責研發的寶馬管理董事會成員Klaus Frohlich表示,寶馬選擇英特爾、Mobileye、FCA和Ansys等合作夥伴,研發模塊化系統的可拓展平台。

戴姆勒公司和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戴姆勒集團研發負責人、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首席運營官Markus Schafer在聲明中表示,奔馳並非放棄自動駕駛研究,數字化是重要戰略支柱,正在嘗試尋找汽車行業以外的合作夥伴。 Continue reading

終于,R16標准凍結,5G與工業互聯網緊密結合的大幕正式拉開

​終于,R16標准凍結,5G與工業互聯網緊密結合的大幕正式拉開

本周有兩條絕對不容錯過的重大新聞,壹個是線上展會“GSMA·萬物生晖”正式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領袖,針對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趨勢展開討論,觀看之後收獲頗多。

另壹個是5G又有了新的實質性進展,7月3日晚間23點,國際標准組織3GPP(第叁代移動通信合作夥伴計劃)宣布R16標准正式凍結,業內翹首以盼的裏程碑事件終于完成。

R16標准在網絡能力擴展、潛力挖掘以及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做出了諸多改進:包括對超可靠低延遲通信(uRLLC)的增強、對垂直行業和局域網服務的支持、蜂窩物聯網的支持與擴展、增強V2X車聯網(Vehicle to Everything)的支持、5G定位和定位服務、5G衛星接入、無線和有線融合增強、增強網絡切片、支持無線NR-U免許可頻譜設計等。

為什麽R16標准如此重要?

你肯定知道,5G有3個典型的應用場景,分別是增強移動寬帶(eMBB)、大規模機器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延遲通信(uRLLC)。

在這些應用場景中,最具有挑戰性的就是對于超高可靠、超低時延場景uRLLC的支持,這是5G走入萬物互聯階段必須具備的網絡基石。無論是工業場景還是自動駕駛的汽車,都不允許通信産生任何中斷或者延遲,否則後果難以設想。

正是因為uRLLC對于5G的發展有著非比尋常的深刻意義,它是5G面向關鍵性任務提供通信服務的場景,所以3GPP花費了大量時間論證其中的很多技術細節。

全面增強落地的uRLLC正是R16標准的“當家花旦”。這壹標准的凍結,意味著5G有能力對于垂直行業進行更好的支持,主要應用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化制造協同、交通安全和控制、遠程醫療與手術等。可以說,R16的凍結預示著5G即將與垂直行業重度融合。

因此本篇文章將結合這兩個重大事件,為你呈現如下內容:

5G如何解決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這對矛盾?

R16的凍結,打開了怎樣的市場空間?

哪些接踵而來的變化正在路上?

01、uRLLC,既要熊掌、也要魚肉

4G技術可以實現低于100ms的網絡傳輸時延,這對于消費互聯網的應用通常是綽綽有余,但對于工業場景的關鍵性任務而言,卻遠遠不夠。

垂直行業的很多應用場景都要求uRLLC在保障低時延的同時,提供端到端的傳輸安全性,以及99.999%的傳輸可靠性。

不過,超高可靠和超低時延這兩者,本身就是壹組悖論,就像我們在進行新冠核酸檢測時,既要保證超高的檢測准確性,又要保證超快的檢測效率。它們是壹種矛盾的組合體,分別完成已經是巨大的挑戰,更別提還得“花開兩朵,壹起美麗”。

那麽5G究竟是如何解決這組矛盾的?在《果殼中的5G》壹書中,作者祝剛以深入淺出的語言給出了相當精彩的解讀,此處援引書中的內容。

先來看5G傳輸過程中産生的時延,主要由3個部分構成:(1)無線接入部分的傳輸時間、(2)核心網部分的傳輸時間,以及(3)應用服務的響應時間。

為了降低無線接入部分的傳輸時間,5G的最基本邏輯是設法消除數據傳輸過程中的等待。

這個過程很像高鐵的調度機制。如果把無線傳輸信道比喻成列車,數據包看作旅客,數據包需要等待它的列車進站,才能找到座位坐下,開始傳輸行程。旅客數量多的時候,即便是具有緊急任務的數據包,也得排隊等待前面的旅客上車了之後才能就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聰明的5G采取了很多措施。第壹是縮短發車時間。車次多了、間隔短了,旅客就會更快的上車。第贰是取消了對號入座的限制。列車進站之後,只要有空座就可以上車,旅客也就可以更快的開啓行程。

這裏描述的方法,有個專業的名稱:OFDM,多載頻調制機制。5G的腦洞沒有邊界,減低時延的方法不止OFDM這壹種。核心網部分的傳輸時間、以及應用服務的響應時間的縮減,也有很多辦法,篇幅所限,咱們就不再展開。

接著再來看5G如何解決傳輸可靠性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5G采取了壹個稱為HARQ,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的機制。這項技術是5G實現超高可靠和超低時延傳輸的關鍵。

在無線情況下,任何微小的環境擾動都有可能造成數據接收的錯誤,形成傳輸失敗或者數據丟失。以前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是檢測校驗碼,壹旦發現數據包存在錯誤,就自動要求發送方重新傳送數據包,而這個錯誤的數據包就被扔掉了。

HARQ的思路是,錯誤的數據包不被扔掉,因為其中還包含了壹部分正確的信息。等著與下壹次接收的數據包對比,就像組合壹塊塊拼圖壹樣,多個錯誤的數據包也可以組合形成正確的信息。這樣壹方面降低了等待完美無缺的數據包造成的時延,另壹方面這種相互彌補的方式還提升了傳輸的可靠性。

總體而言,uRLLC不是依靠某壹種單獨的技術就可以全面實現,而是靠網絡各個環節的壹致努力,才能達到5G對于超高可靠、超低時延的兼顧,實現既要熊掌、又要魚肉的承諾。

02、重新審視工業的底層思維

5G的推進力度和速度都是空前的,裏程碑式事件接踵而來。

7月2日,中興通訊與浙江聯通合作,完成5G非獨立組網和獨立組網NSA & SA的雙模共建共享商用驗證,實現單個5G基站同時支持NSA & SA兩種模式,並同時支持聯通和電信用戶接入,成功驗證了5G網絡共建共享的能力。

根據賽迪整理的數據顯示,預計在2035年,5G對各個行業的支持産出中,制造業領域的支持産出遙遙領先,超過3000亿圆。

根據 ABIResearch 與愛立信在研究報告UNLOCKING Continue reading

未來拾年,物聯網最賺錢的是平台型企業?!!

​未來拾年,物聯網最賺錢的是平台型企業?!!

本文來源:物聯傳媒

本文作者:露西

平台化是不可抵擋的經濟趨勢,平台公司理應成為今天流行的關鍵詞。

就像移動互聯網的拾年高速發展,誕生了BAT、TMD等巨頭,也通過電商平台、外賣平台、打車平台、團購平台等形式,向行業證明了平台的無限可能。當這樣的理念延續到物聯網,物聯網平台作為連接智能硬件和應用的橋梁、數據集中彙總的場所、項目持續輸出價值的渠道,其存在價值同樣廣受認可。

直到今天,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初創企業,都陆續貼上了“平台”的標簽,甚至將平台産品打造為公司的品牌,對外推廣時以平台名而非企業名稱進行亮相。

巨頭背書,物聯網平台也有「高光時刻」
從好處講,物聯網平台的魅力在于凝聚資源,通過對連接管理、設備管理、數據分析、應用開發等功能的使用,將設備能夠聯網這壹低價值轉變為設備能夠進行智能化交互、系統能夠實現融合互通的高價值。

另外,物聯網整體架構分為肆層,平台層是離數據應用最近的,而數據是物聯網項目中最值錢的。平台公司倡導不碰用戶數據,但是卻能幫助用戶合理挖掘數據價值。

早在2015年,華為首次發布“1+2+1”的物聯網ICT戰略,推出雲化IoT聯接管理平台及行業解決方案。2017年,華為發布IoT雲服務1.0。2019年,華為升級了IoT全棧雲服務,提出要聚合物聯網應用、硬件、産業生態,提供更優的IoT聯接服務。2020年,華為雲IoT更強調將重新定義物聯網産品,推進更互利互惠的物聯網生態合作。

期間2018年,阿裏雲宣布IoT 是集團新的主賽道的消息在行業內炸了鍋,阿裏雲計劃在5年內連接100亿台設備,並向行業提供開放/普惠的IoT連接平台,實現雲邊端壹體的協同計算。

有趣的是,阿裏宣布IoT戰略後,華為雲做了張圖以示友好,但也有點暗中較勁的意思。

圖源網絡

還是2018年,知名芯片IP公司Arm開啓了緊鑼密鼓收購物聯網相關技術公司的進程,並迅速整合收購産品與內部資源,推出了物聯網平台Pelion。物聯網是Arm業務發展的重要組成,2019年7月,Arm宣布Pelion設備管理平台成功導入聯通物聯網全新平台,在公共設施、智慧城市、資産管理、零售等重點領域展開應用。

Arm首席執行官Simon-Segars與聯通物聯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曉天

另在2019年,雲計算獨角獸青雲QingCloud宣布啓動物聯網戰略,開始加速公司産品從雲向物聯網和邊緣的延伸。2020年6月,青雲QingCloud物聯網平台正式上線,面向智慧數據中心、智慧建築和智慧交通等核心場景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

眼下的2020年,突發的疫情讓大多數企業只希望勒緊褲腰帶安全度過今年,但壹些平台公司卻反其道行之,認為如今正是平台型企業關鍵的上升期,以物聯網平台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投入是值得花的,甚至如果省著不花,市場極有可能落入競爭對手手中。

事實也已經證明,4月阿裏雲宣布3年再投2000亿圆的案例,並不是孤例。

不過平台也是有爭議的
因為概念太過廣泛,濫竽充數者多,紙上談兵者多,物聯網平台産品質量的參差不齊造成業界對平台價值提出質疑,甚至有觀點認為平台不是彌補物聯網碎片化的良方,而是雞肋。因為壹個沒有足夠集成能力的物聯網平台也僅僅是在重複建設煙囪而已,又有何突出價值呢?

不少傳統硬件公司,通過“硬件+平台”的商業模式帶動硬件産品銷售,使硬件增值,但其並不獨立銷售平台産品,嚴格意義上稱不得為“平台服務商”。

而軟件廠商也會基于項目經驗積累,將共性的技術、工具和産品應用沈澱下來形成壹套初具規格的平台,避免每個項目從0開始開發。不過在真正的物聯網項目裏,客戶更多需要的是系統集成的能力,並不是單壹軟件或硬件的産品購入,所以軟件廠商也在接入硬件生態,支持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坦白說,任何屬性的公司選擇貼上“平台”這個標簽,壹定有其合理性。但建設物聯網平台的初衷,究竟是做從低價值到高價值的跳板,還是其獨立成為具有盈利能力的組成?究竟是做成叁層小別墅(one small thing),還是要以摩天大樓(one big thing)為目標?

光是這些問題,不同屬性,不同規模的公司回答都不相同,但他們都叫物聯網平台。

更關鍵的是,作為物聯網中最矚目的軟件産品,物聯網平台現階段不具備芯片、模組那般大規模的出貨量和普適性,反而要正面應對物聯網碎片化和分散化的痛點,在營收增長速度上稍微落後壹個身位,如此更加需要企業和合作夥伴找到奏效的商業模式,保持耐心與恒心。

不適合單獨做平台的企業,也應用好平台這壹工具。
事實是,很少有初創公司會在創業第壹天決定做物聯網平台。物聯網平台投資周期長,盈利慢,非具有持續現金流和技術能力、項目經驗的公司所能駕馭。

但物聯網世界不只存在壹種公司,尤其物聯網最強調的是生態共建,就算不做物聯網平台,也可以把企業定位為平台生態圈中重要的成員角色,變成善于利用物聯網平台的那壹類型。

尤其是其他公司可以與物聯網平台壹道,謀劃技術更耦合,産品更壹致的組合方案,這將是實際最能推動物聯網産業規模化發展的。

如同阿裏巴巴電商平台,給了仟萬個商家銷售産品的機會,也給了亿萬消費者購買産品的自由,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創造了公認的價值空間。

物聯網平台亦是同理:企業可以利用其完成設備管理、應用開發、數據分析等目標,並通過統壹架構的物聯網平台,帶給終端用戶更安全、更便捷的使用體驗,激發更積極的付費意願。

毋庸置疑,物聯網平台是個好工具,帶來的前景是巨大的。

 

运营商入股设备商,这是什么玩法?

运营商入股设备商,这是什么玩法?

本文來源:網優雇傭軍

6月25日,日本通信界爆出大新聞,日本首屈壹指的運營商巨頭NTT收購NEC近5%的股份。這筆交易價值600亿日圆(折合5.62亿美圆)。交易完成後,NTT將成為NEC的第叁大股東。

壹家運營商入股壹家設備商,這是什麽玩法?

兩家公司表示,將聯合開發5G和下壹代通信技術,包括聯合開發支持O-RAN規範的通信産品,以及在NTT提出的IOWN(創新光學和無線網絡)計劃上展開合作。
2030年贏得全球O-RAN市場20%份額

先讓我們來簡單回顧壹下日本電信業曾經輝煌的曆史。

1979年,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在日本東京推出了全球第壹個移動蜂窩網絡(1G)。1983年,NTT的1G網絡覆蓋遍及整個日本,而歐洲、美國的1G部署才剛起步。

2001年,在2G語音向3G數據時代過渡之際,日本推出了全球第壹個3G網絡。2007年,日本的3G滲透率迅速達到50%,而德國的3G滲透率只有12%,美國的3G滲透率僅為3.5%。

3G時代,日本電信業是全球關注的“明星”,尤其是運營商NTT DOCOMO,據說到其總部大樓參觀考察的全球運營商絡繹不絕。

日本在3G時代的空前成功,拉動了日本電信市場長達10年的強勁增長。那個時候,NEC、富士通、東芝、叁洋、索尼、夏普、京瓷、松下等設備和終端巨頭佰花齊放,好不輝煌。

但日本電信業最大的遺憾是,未能像他們的汽車産業壹樣,大規模走出國門。

在3G向4G過渡時代,在iOS、安卓終端生態以及華為、愛立信、諾基亞等設備商巨頭的全球化擴張衝擊下,日本電信産業開始沒落,NEC、東芝、叁洋退出手機領域,索尼、夏普、京瓷、松下市場份額大幅下滑,留給NEC和富士通等電信設備商的市場也只是極少的國內份額。

以電信設備市場為例,如下圖,進入4G時代,日本叁大運營商NTT docomo、KDDI和軟銀的RAN市場份額逐漸被諾基亞、愛立信、華為和中興等巨頭侵食,而日本本土設備商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

(日本叁大運營商3G和4G時代的RAN設備供應商)

到2018年,華為、愛立信和諾基亞叁大巨頭占據了全球RAN市場約80%的份額,而日本NEC不到1%。

進入5G時代,日本當然希望能重振其電信産業,但非常遺憾,日本5G的商用步伐已落後全球壹年,有報告指出,日本5G已落于全球第贰梯隊。

盡管不久前日本運營商已宣布商用5G,但截至2020年5月,日本肆大運營商已開通的5G基站總數才1881個,遠遠少于中國和韓國。

(日本肆大運營商的5G基站數)

為什麽日本5G步伐這麽慢?

考慮日本政府希望在5G時代大力扶持本土企業,筆者以為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在等待本土5G産業鏈成熟,或者說在等待利于本土5G産業鏈發展的時機。

機會來了!那就是O-RAN。

衆所周知,O-RAN致力于軟硬件解耦、接口開放和網絡智能化,在O-RAN架構下,傳統基站的軟件、硬件、DU和RU等部件均可來自不同的廠家,對于傳統的RAN設備市場是壹次顛覆。

O-RAN讓NEC和富士通等日本國內設備商供應商看到了機會,也讓日本整個電信産業看到了機會。

為此,NTT Docomo宣布計劃采用O-RAN架構建設5G網絡,NEC隨後也推出了符合O-RAN前傳規範的5G RU(無線單圆)設備,支持3.7GHz、4.5GHz和28GHz頻段。

按理說,這樣能夠自給自足國內市場也不錯了,但日本電信業還有更大的野心——國際市場。

正如NEC總裁在新聞中所言:

我們希望在全球範圍內開發和銷售符合O-RAN規範的5G基站,我們希望到2030年贏得全球20%的O-RAN市場份額。

NTT總裁表示,這是電信運營商和設備供應商的首次整合,這利于雙方利用各自的優勢來開發産品和系統。

這就是NTT入股NEC的原因之壹。
布局6G,創新通信基礎設施

雙方除了聯合開發支持O-RAN規範的通信産品,還將在NTT提出的IOWN(創新光學和無線網絡)計劃上展開合作。

什麽是IOWN?

不久前,NTT發布《智能世界2020技術報告》,提出了“IOWN:改變世界”的願景。

IOWN(Innovative Optical Continue reading

PTC、艾默生、西門子…最新看好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竟然是“它”

PTC、艾默生、西門子…最新看好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竟然是“它”

 

作者:彭昭(物聯網智庫創始人&雲和資本合夥人)

物聯網智庫 原創

導 讀

工業是否也能享受遠程協作的紅利?答案是肯定的。AR增強現實是被多家公司鎖定的當下值得抓住的機遇,PTC、艾默生、西門子、施耐德電氣等都在積極發布相關的産品與方案。

西門子、SAS、Bentley…各個公司的會議此起彼伏,典型峰會包括PTC公司的LiveWorx 2020、SAP公司的SAPPHIRE Live、ANSYS公司的Simulation World、施耐德旗下AVEVA公司的World Digital等。

參加多場峰會之後,我漸漸地發現其中多家公司的CEO都在表達相似的觀點,並且他們識別出的眼下最值得抓住的機遇也極為相近,今天這篇文章就跟你分享我在這個過程中的收獲。

01、疫情將加速工業遠程協作

成功的企業總是能夠快速適應變化,演講中很多CEO都提到現在是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絕佳時期。

他們認為疫情讓很多工業企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遠遠不夠,還需要把整個企業的生産運營過程、員工之間的協作過程,以及企業和客戶的互動過程,都與數字化體驗深度融合,才能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韌性。

疫情讓我們的工作習慣發生了長期性的變化,大量工作被搬到辦公室以外完成。在企業辦公領域,遠程辦公軟件的用戶流量快速爆發,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無論是在線協作還是視頻會議軟件都獲得了很好的發展。

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阿裏釘釘、華為雲WeLink、Zoom…人們快速建立了遠程協作的習慣,你估計也使用過其中的至少壹種。

工業是否也能享受遠程協作的紅利?

答案是肯定的。AR增強現實是被多家公司鎖定的當下值得抓住的機遇,PTC、艾默生、西門子、施耐德電氣等都在積極發布相關的産品與方案。

工業現場所需要的遠程協作與辦公領域有很大不同:

1.辦公領域的遠程協作發生在同事之間,組織小規模會議或者交流;工業現場的遠程協作壹般針對某個棘手情況,涉及專家介入,將現場情況實時傳遞給正確的人,以便識別設備故障,避免各種隱患。

2.辦公領域的資料分享壹般是Word或者PowerPoint文檔,逐頁播放,有時直接分享桌面內容;工業協作的情況則較為複雜,需要讓遠程參與者直觀看到現場環境和設備狀態、識別設備品牌和參數,按照操作流程逐步推進,最好在交流過程中還能解放雙手,便于動手執行。

3.辦公領域的遠程協作持續的時間可能較長,參與者可以不斷豐富文檔中的內容;工業現場的遠程協作壹般重要且緊急,直接調用過去的解決方案和曆史文檔,或者與專家連線、並肩工作,及時應對各種問題,修複設備故障。

針對工業現場的遠程協作需求,每家公司都推出了特色方案,不約而同的將AR列為近期的布局重點。

PTC的AR産品名稱極為直接,叫做“粉筆”,Vuforia Chalk,而且恰如其名,現場工程師和遠程連線的專家都可將手指作為粉筆,在AR圖像上寫寫畫畫,提高溝通效率。標記過的內容就像長在設備上壹樣,視線即便短暫移開,回顧時標記仍舊存在。

6月18日,艾默生也在其Plantweb Optics資産管理平台中最新引入了AR增強現實,為負責設備維護和優化的現場工程師們提供了更多的數據可視化功能、實時診斷和遠程協助能力。

艾默生的AR産品中疊加了工廠中所有設備的數據,無論是消防設備還是閥門,都可以查看其健康狀況標簽。如果現場工程師搜索特定設備,AR應用程序還可以提供導航,引導工程師走到故障設備的面前。

用戶流量和銷售業績的增長,也印證了各家公司的判斷,AR確有良好的發展勢頭。

根據PTC公布的數據,僅僅與兩個月前相比,今年4月份其增強現實業務的流量已經增長了10倍。承載該業務的Vuforia是PTC在2015年以6500萬美圆從高通手中收購而來,醞釀了將近5年,終于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由于AR與IoT業務緊密結合,該部分的銷售業績在今年第壹季度(截止2020年3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29%的收入增長。

02、從現實到虛擬的連續體

雖然實現的功能不盡相同,但各家公司都沒有把AR作為孤立的産品看待,而是融合為工業互聯網系統中的壹部分。

從橫向來看,虛擬與現實之間無縫連接;從縱向來看,AR、IoT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了整個數字孿生的體系。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個融合性的思維,我們需要先介紹幾個概念。

物理現實(Physical Reality,PR):是指我們在看到的周圍的真實物理世界。 Continue reading

LoRa最新報告丨1億連接,百億產值,LoRa產業的成長極限在哪裏?

LoRa最新報告丨1億連接,百億產值,LoRa產業的成長極限在哪裏?

在过去几年,LoRa在中国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政策打压,但其并没有因此出逃中国市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LoRa仍然保持着较快的成长。就芯片出货量而言,近两年总体上按照 40%-50% 的速度在增长,目前LoRa 芯片全球市场出货量已超过 1 亿颗,国内市场占比接近 50%。从产业规模来看,LoRa产业也能保持不错的增长,到2023年预计市场规模能够达到360亿元。

技术虽然重要,但是爆发的机会往往需要实际应用的加持,因此为LoRa技术寻找到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更是重中之重。实际上,LoRa产业链上的厂商也确实努力调整发展方向,开辟全新的应用领域,从企业级应用到消费级应用的开拓,实现“双轮驱动”LoRa更快速的发展。

可以说,LoRa技术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放眼整个物联网市场,并未有相关的机构对LoRa这个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因此为了方便关注LoRa产业的业界朋友们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我们对 20多家的国内LoRa一线代表企业进行了深度的调研,完成了这份中国LoRa市场产业调研报告,覆盖整个产业链条,包含了非常可贵的行业一手信息,如产业规模预测、产业链丰富度、市场运营数据、潜在应用领域、优秀应用案例等。

PART1 / LoRa产业基本概况

01、LoRa 产业发展历程介绍 

自 LoRa 进入中国市场后,短短 5、6 年的时间也经历了各种磕磕绊绊。第一年属于市场试验阶段,由于基数小,此时增长速率非常快;随后两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达到翻番的效果,但 2018 年前后开始出现增长下滑的状态, 并在 2019 年开年前后再一次迎来了回暖期,但回暖期的增长速度仍不及 LoRa 快速发展时期的增长速度。总体来看, 整个 LoRa 市场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

02、LoRa 产业最新进展

市场发展方面:截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 1 亿个 LoRa Continue reading

不懂物聯網平臺,不足以談物聯網 | 附產業調研報告下載

不懂物聯網平臺,不足以談物聯網 | 附產業調研報告下載

物聯網新賽道開啟,各路玩家蜂擁而至。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運營商、元器件供應商、終端硬件廠商還是集成商,他們都有壹個共同的關註點,那就是物聯網平臺。

因為在物聯網時代,沒有平臺就沒法掌控數據,沒有數據就意味著無法開啟更廣闊的市場,物聯網平臺的重要性因此廣受企業認可。

從早期湧現出大量的創新企業,再到巨頭們集體“ALL-in”平臺,幾乎所有有野心的企業都在做物聯網平臺。這壹定程度造成了物聯網平臺的泛濫!

但物聯網平臺到底有什麽樣的商業模式?不同規模的企業怎麽部署合適自己的平臺?如何基於物聯網平臺拓展自己的業務?

這些問題,都將在本報告中得到答案。

“平臺的方向壹定是對的,甚至可以說物聯網未來壹定是平臺為王。行業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急功近利者,看到機會後趕風口,以為錢投的多,平臺就能做的強,這種企業很快會被淘汰。相反有些企業不是燒錢的,是有阿甘精神的奮鬥者,不管是錢多的時候多點人做,還是錢少的時候少點人做,都壹直有產品和經驗的積累,如此當機會到來之時,才能順勢而起。”

歷經數月,物聯傳媒拜訪調研了數十家深耕工業、能源、地產、社區、園區、家居、物聯網安全等領域的平臺企業,在向企業CEO問及物聯網平臺發展前景時,得到了以上的回答。

另外關於其他問題的答案,妳都能在這份《中國物聯網平臺產業市場研究報告(2020版)》中找到。此次報告聯合業界典型廠商,產生了超100頁豐富內容,是極具閱讀與參考的壹份資料。

報告目錄

為擴大交流、分析與討論,現報告提供免費下載渠道(限時免費),願與君共享。

為什麽要關註這份報告?

理由1:取材自華為、微軟、Arm、青雲、研華等典型企業,吸收壹手專業觀點!

理由2:繪制物聯網平臺產業圖譜等高信息量圖表,壹目了然玩家分布!

理由3:細述平臺功能結構、產品方向、商業模式等內容,與時俱進獲取知識!

理由4:匯總歷來知名投融資事件,展現資本風向趨勢!

理由5:報告收錄了近20則企業提交的典型案例,覆蓋工業、物業、園區、社區、能源、交通、公共事業等場景,均已完成部署並穩定運行。詳細介紹了項目難點、方案涉及到的技術、方案總體框架、項目效益等內容,極具研究與參考價值。

來源:華為IoT提供案例

《兆邦基科技中心智慧樓宇管理平臺項目》

最後,奉獻壹張Gartner在2019年7月發布的物聯網技術成熟度曲線:

來源:Gartner

根據曲線,物聯網平臺正處於泡沫化的底谷期,在這個階段將孕育出成功且能存活的經營模式,整個階段預估需要5-10年。此時專註深耕技術、打磨產品、強化品牌的企業,將極大機會在未來依靠平臺獲得穩定的營收。

物聯網平臺的時代即將到來!

為了表示誠意,現報告提供免費下載,希望邀請更多產業人士討論物聯網平臺,推動產業發展。當然,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報告所列觀點中難免有不充分的地方,希望讀者諒解,也希望您看完能找到自己對於物聯網平臺的答案。

完整報告下載方式

電腦瀏覽器訪問IoT庫官網www.iotku.com, 點擊首頁《中國物聯網平臺產業市場研究報告(2020版)》,註冊登錄後即可限時免費下載。